出處:Cheers雜誌第197期
作者/何楷平 圖片來源/50cc
同為心理學巨擘,和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不同的是,阿德勒(Alfred Adler)是「目的論」,而非「決定論」。舉例來說,「事情做不好,是因為資質差」,這是決定論的思維;「事情做不好,是因為目標設定錯誤」這就是目的論。
換句話說,阿德勒認為,想了解一個人的行為,必須先理解他的目的。此外,一個缺乏目標的人,也不會產生有用的行動。
舉例來說,假如目標是蓋一間有10個房間的屋子,自然會去找最適合的建材、工人,監督工程並設法讓屋子蓋好。不過,一旦缺乏「想蓋房子的目標」,即使身邊有再多的建材、再優秀的工人,也毫無用武之處。
而蓋房子就好比人生,重要的並非資質本身,而是目標是什麼,如此才能充分運用自己具備的資質。
強化「心理肌力」,用鼓勵給予勇氣
阿德勒認為,通常一個人在10歲左右,便決定了目標與「人生風格」(style of life)。所謂的「人生風格」是指每個人對人生意義的認知、所採取的習慣,以及朝向目標邁進的態度。
不過,為什麼那麼多人,即使有了目標,依然感到痛苦?阿德勒認為,是缺乏朝向正確目標的勇氣。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Cheers》197期】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越跑越懂得,那些對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心沒有放棄,身體就會跟隨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Cheers雜誌網站》。
※本文由Cheers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