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尷尬」可以念成「ㄐㄧㄢ ㄐㄧㄝˋ」嗎?粉絲專頁「出版魯蛇碎碎念」1日發文表示,教育部國語辭典竟然將網路玩笑用法「ㄐㄧㄢ ㄐㄧㄝˋ」收入字典,根本是將錯就錯、積非成是。網友紛紛留言「我以為是開玩笑的」、「不是吧」、「算了,老老實實翻紙本字典好了」。
▲尷尬可讀「監介」。(圖/翻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尷尬」的讀音除了收錄「ㄍㄢ ㄍㄚˋ」之外,在後面標明「(又音)ㄐㄧㄢ ㄐㄧㄝˋ」。很多網友表示這「根本來亂的」,但其實尷尬的古音真的是「ㄐㄧㄢ ㄐㄧㄝˋ」!國語辭典總編輯許學仁說,讀音是歷史的演變,參考不同的文獻會得到不同的解答,沒有誰對誰錯。
也有精通聲韻學的網友說,尷尬是形聲字,監、介是聲符,表示在古音裡尷尬跟監介讀音相同或相近,但隨著時間演變,監介產生讀音的變化,從「ㄍ」變成「ㄐ」,但尷尬在現代用法裡還是保持「ㄍ」的音,所以本來相同的讀音,是到現代才不同,並不是錯字,也不是玩笑用法。
▲路人看尷尬覺得好「尷尬」。(圖/東森新聞)
曾擔任字典助理編輯的網友則說,辭典的概念是傳承紀錄,不是標準答案,因為語言是變化的,不會有「這樣說才對」、「那樣說一定不對」的說法,而是看「詞彙是不是普遍被使用了」、「社會大眾是不是多能接受這種用法或這種解釋」;很多人會覺得廣義的辭典有積非成是的狀況,但那只是活用語言的現象而已。
出版魯蛇碎碎念也回應神人網友的回答,謝謝他們讓自己學到一課,但還是希望學校老師都能教導學生,區分「通俗」與「原音」的不同,因為那才是「真正的起源與值得保留的文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