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嫦娥5號」12月採集月球樣本 明年再探月球後院

2017年03月14日 11:14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近兩年積極追趕歐美太空計畫,在2016年底公布的《2016中國航天白皮書》中,提及會在2018年前進月球背面、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宣布,「嫦娥5號」探測器系統已經展開多項大型試驗,預計在今年12月發射升空。

▲嫦娥5號探測器外觀(圖/翻攝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官網)

據大陸「科技日報」報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自接獲美國總統川普重啟登月計畫後,也決定開始探測小行星、木星,今年12月左右,會發射「嫦娥5號」,在「月球」執行「繞、落、回」任務,當作太空深度探測的中的「第一站」,也會採集2000公克的月球樣品返回地球。

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副局長吳豔華另外透露,2018年會依照「第四步探月規劃」發射「嫦娥4號」,實施世界首次到月球背面的巡視任務,2020年後會直接發射「嫦娥6號」探測器到月球背面採集樣本。航天專家、《國際太空》雜誌社執行總編龐之浩透露,全世界目前尚未有人到過月球背面,除了要在滿是隕石坑的表面選定適當降落點,還要克服「通信監控」問題。為此,中國預計先在地月的拉格朗日(Lagrangian point)2點發射一顆中繼衛星,只能用窄波束天線,還要解決口徑不能太大的問題,此時該「指向精準度」就很重要。

中國除了月球探測之外,火星也是太空任務的重點目標,2020年也會發射火星探測衛星,執行「繞、落、巡」的工程。龐之浩說,火星離地球最遠有4億公里,訊號傳輸會延遲十幾分鐘,所以探測器必須具備高度的自主能力。另外,火星傳回的訊號也比月球傳回的耗減約100萬倍,因此地面控制台對探測器的測控也是重要關鍵。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員楊宇光表示,火星大氣密度只有地球的1%,無法只靠降落傘降落,必須結合火箭與降落傘。他又說,進入火星大氣時,氣動加熱會十分劇烈,也需採取足夠的熱防護措施,加上訊號延遲等問題,這過程更被稱為「恐怖七分鐘」。

▼2016年中國在珠海航展展出的火星探測衛星模型。(圖/翻攝於中國航天科技官網)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