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殺人過程像「切東西」 鑑定人:王景玉再犯風險高

2017年03月17日 19:52

▲王景玉曾透露,出獄後還是要娶四川女。(圖/資料照)

記者張曼蘋/台北報導

士林地院今天審理內湖4歲小燈泡案,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教授陳若璋出庭說明兇嫌王景玉之心理鑑定。陳指出,王在描述當時如何殺人,就像「切一個東西」,他知道殺人是不對的,卻無法感受殺的是活生生的「人」,沒有同理心,根據3項相關評估中,王分別取得60%、66%及77%,且還在妄想四川女子來找他,再犯風險高。

陳若璋針對王景玉進行4次訪談,也訪談王的父母、朋友等人。王景玉從國中開始吸毒,18歲翹課打架遭退學、第一次嫖妓,24歲到大陸工作不順回台,約有6年時間嚴重吸毒並出現妄念;由於王父有堆積物品習慣,家中狹小髒亂,讓王不敢帶心儀女子回家,且家境不好而自卑,認為「自己沒有伴,無法滿足性需求」,甚至曾在社區鬧事送醫院急診,還與父母扭打,嗆「我到底是不是父母親生,為什麼不關心我的傳宗接代問題。」

對於王景玉的再犯風險,陳若璋表示,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妄想都與現實需求有關,王景玉羨慕父親每天在家輕鬆看電視,認為是因「傳宗接代」才能過自己的日子,且王曾說「出獄後還是要娶四川女子,妄念『她』會來找自己」,再加上王的病識感低,認為病情不需吃藥、也不想要住院,只要偶爾看醫生即可,依照3項相關評估顯示,風險均達6成以上,再犯風險高。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