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H·W·布希號航空母艦,USS George H.W. Bush (CVN 77)。(圖/翻攝自U.S. Navy粉絲專頁)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降落在移動中的航母上一向都是高難度的事,俐落的降落更是每個戰機飛行員的驕傲。新式補助降落系統「魔毯」(MAGIC CARPET)目前正安裝在美軍核子航空母艦布希號(USS George H.W. Bush CVN-77)上,並且由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機和EA-18G「咆哮者」戰機的飛行員密集測試中,最終目的是減少著艦的失誤率。
▲美國海軍艦載機EA-18G,又稱咆哮者電子作戰機(growler),可以攜帶多種電子攻擊任務載荷,可以干擾、壓制敵方防空雷達。(圖/翻攝自美國海軍官網)
據軍事科技網站《Foxtrot Alpha》報導,「魔毯」透過電腦計算出適合的降落因素,如:飛機高度、速度、現場風速等,然後再引導飛行員進行降落,減少降落難度與飛行員的心理負擔;根據測試的資料,「魔毯」的效果比現有的降落補助系統都還有效,引導的降落點大多集中在理想的降落區域。「魔毯」正式名稱是「航母降落綜合控制強化系統與精準回復補助技術」(Maritime Augmented Guidance with Integrated Controls for Carrier Approach and Recovery Precision Enabling Technologies)顯然美軍就是要用「魔毯」(MAGIC CARPET)這個簡稱。
航空母艦降落技術遠比起飛困難,失事率也比一般地面降落高得多。航母降落空間狹小而且變數也多,通常甲板若有300公尺長,一般只有100公尺可以用於降落 ,就算是「斜角處」類型的跑道也只有約200米,僅地面跑道的1/10,對高速飛行的戰鬥機顯然有相當的影響;此外航母本身也會隨著海浪上下左右起伏,加上艦上的干擾氣流等因素,因此降落對飛行員的心理與技術都是一大考驗。
儘管航母上有各種輔助降落設備,其中光學助降系統由數組燈光組成,飛行員可根據不同顏色的光束判斷高度和角度是否合適,可是飛行員在結束高強度的任務之後,還要完成如此困難的降落,所以只要稍有閃神可能就會引起憾事。1981年「尼米茲」號(CVN 68)航空母艦的曾發生一次重大事故,一架EA-6B「徘徊者式」電戰機夜間降落過程中出現偏差,最後撞進F-14機群裡面,有將近20架飛機受損,另外還造成14人死亡、45人受傷。
會發生如此慘重的意外,主要是戰機降落航母通常有四種情況,安全著艦、復飛(Wave Off)、脫韁(Bolter)和撞艦,其中有近乎40%到50%是復飛(Wave Off),飛機並未接觸甲板,需要再來一次;此外脫韁則是指飛機已接觸甲板,但是攔阻鉤沒有勾住攔阻索,導致減速不足,需要再加速起飛並試著重新降落,對飛行員技術與戰機加速能力也是一大考驗,可見降落航母實為非常困難的事。
如何使降落航母更容易,一直都是美國軍方在積極研究的課題,目前「魔毯」各種設置與功能尚未完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實驗,但目前效果顯然不錯。預計2019年進行實裝,並更名為「精準降落模組」(PLM)。
▼美軍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圖/翻攝自美國空軍官方網站)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