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友直/台北報導
今天或許是台灣行動支付最重要的時間點了,不僅 Apple Pay 正式在台灣推出,而台灣行動支付公司(台灣 Pay)也同步宣布,旗下的行動支付服務 APP《t wallet +》也將新增金融卡支付功能。未來沒有信用卡,一樣能透過提款金融卡做行動支付、繳費,甚至轉帳用途。
根據金管會截至 105 年底的資料統計,在台灣金融卡的流通數量已經超過 9,400 萬張,同年的交易金額更是超過台幣 8 兆元,佔台灣支付卡發卡數比例 44%,交易值則是 77%,可說是台灣普及率最高的支付工具。而台灣 Pay 也因應近年來 HCE 與代碼化技術的普及,同步推出「金融卡」專屬的行動支付服務。
▼根據金管會的調查顯示,在台灣最普及的支付工具反而是提款用的金融卡為主(畢竟有錢領才能花嘛.....)。(圖/記者莊友直攝)
目前所謂的金融卡雲支付服務,其實是基於已有的行動支付 APP《t wallet+》再加入的新功能,能整合舊有的信用卡支付服務,不需攜帶錢包,就能靠手機綁定信用卡與金融卡外,對於無意願辦理信用卡、或是年齡不到的消費者,也能透過這樣的服務享受行動支付樂趣。
▼《t wallet+》其實先前就已支援信用卡綁定的行動支付,只是在這次又新增「金融卡」的支付功能。(圖/記者莊友直攝)
目前在《t wallet+》中,可支援的金融卡銀行共有台灣銀行、土地銀行、中華郵政、合作金庫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上海銀行、兆豐銀行、台灣企銀、台中銀行、新光銀行、陽信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日盛銀行、中國信託銀行、板信銀行、淡水一信、花蓮二信;相較綁定信用卡發卡公司的 Apple Pay 等服務更具競爭性。
▼在 APP 中可顯示所有綁定的卡片,且信用卡或金融卡的類別也會顯示,算是方便。(圖/記者莊友直攝)
針對 APP 的操作情境,和一般的行動支付工具類似,皆需要先申請帳號、綁定信用卡(t wallet + 多了金融卡)才能進行操作,但有別於 Apple 或 Samsung Pay 採用指紋等生物辨識的認證機制,《t wallet +》則是改為使用虛擬卡號的方式認證,官方宣稱在轉換的過程中也有不同的安全性保護,即使虛擬卡號不是隨機產生,但還是能保持資訊安全。
▼點擊付款後就會出現所屬的卡片和感應指示,且《t wallet+》採虛擬化的卡片代碼認證,和 Apple 與三星的生物認證較為不同。(圖/記者莊友直攝)
《t wallet +》在綁定信用卡後,不僅可和一般的行動支付一樣以感應的方式付款,也因應新增金融卡綁定服務,不僅可透過金融卡支付交易金額外,也能靠 APP 完成轉帳、網購付款,甚至可搭配《e-Bill 全國消費網》APP,繳納停車、罰單等超過 2,000 種帳單,支付彈性可說遠超一般的行動支付工具。
▼由於《t wallet+》採用 NFC 感應付款機制,在刷卡機的支援性上,與 Apple Pay 可說完全相同,但多了金融卡的轉帳以及雲端繳費等新功能。(圖/記者莊友直攝)
▼《t wallet+》金融卡不僅可用作行動支付,也能當作轉帳、網拍付款等用途,對沒有信用卡的年輕人來說便利不少。(圖/記者莊友直攝)
▼另外,還能透過另一個繳費 APP《e-Bill 全國消費網》,直接靠手機就能繳機車等 2,000 種不同帳單。(圖/記者莊友直攝)
至於《t wallet +》在支付的限制上,其技術其實與 Apple Pay 相同,都是利用 NFC 近場通訊的感應方式進行支付,這也表示在 POS 機上也有相關限制,不像 Samusng Pay 的 MST 來的普及;但同步也支援 QR Code 的方式付款或轉帳,在普及率上似乎也更有潛力。
▼《t wallet+》未來也會加入 QR Code 的付款機能,增加適用裝置的支援性。(圖/記者莊友直攝)
另外;《t wallet +》目前僅限制 Andorid 5.0 以上,以及內建 NFC 功能的手機才能下載,官方雖然表示未來可透過金融卡綁定功能,讓沒有 NFC 的 Android 產品,甚至 iPhone 都能透過此服務來雲端轉帳與付款,但官方尚未表示更新的確切時間。
雖然目前此 APP 還是僅有安卓陣營才能使用,但以幾乎人人都有的金融卡作為支付工具,或許和一般的信用卡相比,在台灣的普及率或許能超過其他支付工具也說不定?(還是要看宣傳手段吧?)
我們想讓你知道…這個概念或許在台灣會被更多人接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