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憩室炎合併小腸阻塞 幼童切除缺血小腸出院

▲成大醫院外科部醫師蘇哲民指出,如有反覆憩室炎,或是併發腸阻塞、穿孔出血、腹膜炎、膿瘍等,則需手術治療,須視病況和部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一名10歲男童突然發生腹痛,合併噁心嘔吐,吃完沒多久就吐,都吐一些食糜或胃液顏色的東西,以為是急性腸胃炎,但症狀持續3天,並無明顯改善,因此就醫求診,檢查發現係梅克爾憩室炎合併小腸阻塞併缺血,施行部分缺血小腸切除合併吻合手術,術後病人恢復良好,於術後10日出院,門診追蹤無異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腹部電腦斷層則顯示,遠端小腸阻塞合併部分缺血,經評估後需緊急開刀解除腸阻塞。(圖/記者林悅翻攝)

成大醫院外科部醫師蘇哲民指出,患者腹部X光檢查,發現左上腹大量腸氣,疑似腸阻塞;腹部電腦斷層則顯示,遠端小腸阻塞合併部分缺血;血液檢查發現白血球數值升高;理學檢查則有腹部壓痛合併反彈痛情形,且心跳過快。兒科醫師緊急照會外科醫師,經評估後,需緊急開刀解除腸阻塞。

術中發現男童位於迴盲瓣近端約60公分處6公分長的梅克爾憩室合併發炎,頂端產生繫帶沾黏至腹壁造成小腸阻塞及約30公分小腸缺血性變化。於是施行部分缺血小腸切除合併吻合手術,術後情況良好順利出院。

▲梅克爾憩室炎合併小腸阻塞併缺血,施行部分缺血小腸切除合併吻合手術,術後病人恢復良好。(圖/記者林悅翻攝)

蘇哲民醫師說,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是迴腸遠端憩室,是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所形成,在先天性胃腸道畸形中最常見,發生率約2%。蘇哲民醫師表示,典型梅克爾憩室長約3-5公分,大多數位於遠端迴腸腸系膜對側緣,距迴盲瓣約60-100公分的範圍,血液供應來自腸系膜上動脈之單獨分支。

梅克爾憩室屬於真性憩室,具有與腸壁同樣的組織層次,一半以上可出現異位黏膜組織,易出現在憩室開口處,以胃黏膜組織最常見,其次是胰腺組織。臨床上多無症狀,往往出現併發症就診時才發現。有症狀者多見2歲以下,男女比發生率約為2:1,以無痛性血便最為常見;青少年及成年人則以腸阻塞表現為主。

腸阻塞是最常見併發症,表現為突發腹絞痛,伴有噁心、嘔吐、腹脹、腹部壓痛等,其中以腸套疊因素引起的腸阻塞最常見,其餘則有:腸扭轉、腸沾黏、嵌塞性疝氣、憩室內結石。其他併發症則包括消化道潰瘍、出血,約占所有併發症的25-50%,主要係由含有壁細胞的異位胃黏膜所分泌的胃酸所造成的,以及急性憩室炎,憇室破裂等。

蘇哲民醫師指出,保守治療對於大部分單純性憩室炎都適用,包括禁食、點滴輸注、抗生素治療等,但如有反覆憩室炎,或是併發腸阻塞、穿孔出血、腹膜炎、膿瘍等,則需手術治療,須視病況和部位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