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 藏在大陸海軍創新專案中

▲中國039A型元級潛艇。(圖/翻攝自軍事中華網)

大陸中心/台北報導

在台灣推動「潛艦國造」與希望取得垂直起降戰機之際,解放軍也發布「海軍裝備2017年預研創新專案指南」,除了38條涉密資訊之外,單就公開的31項就有不少「亮點」,包括水下目標非聲探測技術、超高強度納米相強化鋼關鍵技術、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合成寬頻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在預警機中的應用等等,顯見對岸對軍武的研發繼續朝尖端領域推進。

「海軍裝備2017年預研創新專案指南」指出,為大力推動海軍裝備創新發展,最大限度吸納全社會優勢力量為海軍裝備創新服務,現將海軍裝備2017年預研創新專案指南相關內容發佈,全軍武器裝備採購資訊網「採購需求」欄目新增31條海軍裝備預研創新專案公開信息和38條涉密資訊,截止對接時間為2017年4月25日。詳情見海軍發佈2017年裝備預研創新專案指南公告。

▼中國東海艦隊。(圖/翻攝大陸軍網)

以下為31項專案指南:

航空發動機耐高溫耐腐蝕隱身塗層材料技術

研究目標:通過開展耐高溫耐腐蝕雷達吸波塗層和耐高溫防積碳耐腐蝕紅外低發射率塗層技術研究,突破耐高溫耐腐蝕隱身材料電設計、熱匹配性控制及製備工藝等關鍵技術,為提高新一代海軍航空發動機隱身性能奠定技術基礎。

研究方向:耐高溫耐腐蝕雷達吸波塗層設計及製備技術;耐高溫防積碳耐腐蝕紅外低發射率塗層技術

技術指標:(1)耐高溫雷達吸波塗層:厚度≤1.0mm;吸波性能:≤-1dB@1GHz,≤-2dB@4GHz,≤-6dB@8~18GHz;附著力:≥10MPa;耐溫性:300℃連續工作100h,塗層外觀良好,無起泡脫落開裂等現象,高溫吸波性能降低幅度小於15%;耐環境性能滿足海洋環境使用要求。(2)耐高溫防積碳紅外低發射率塗層:厚度≤80μm;雙疏表面:與水的接觸角≥90°,與油的接觸角≥90°;塗層紅外發射率≤0.5@3~5μm;耐溫性(1000℃×100h):外觀基本無變化、發射率變化不大於10%;耐環境性能滿足海洋使用環境要求。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技術方案、塗層樣品,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卜振鵬,15800733196。

新型艦用抗爆塗層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大型水面艦艇抗反艦導彈內爆輕量化防護結構設計的迫切急需,提出新型抗爆抗爆塗層,針對反艦導彈爆炸產生的破片和衝擊載荷同時進行有效防護,將接觸爆炸的毀傷範圍約束在有限的一個艙段內,解決目前艦用防護裝甲(僅對爆炸破片進行有限防護)不能有效降低反艦導彈接觸爆炸的毀傷範圍的問題,提高水面艦艇的生命力水準。

研究方向:完成新型抗爆抗爆塗層試製

技術指標:密度小於1.2g/cm3,氧指數大於28,同重量情況下抗彈、抗爆性能比鋼板提高20%。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樣品、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6級。

連絡人:張 恒,010-66952123。

基於高光譜的海洋環境下小目標檢測自動識別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海軍機載光電偵查設備在複雜海天背景條件下,對敵方飛機、軍艦和來襲導彈等多類目標同時捕獲識別跟蹤的需求,完成海天背景下對多目標識別定位技術方案設計,為海軍機載光電偵查設備發展和提高對海面小目標檢測的識別率奠定基礎。

研究方向:複雜海天環境下的圖像背景組成和目標特性研究;海洋複雜輻射背景下高光譜影像處理方法研究;基於高光譜資料的海面目標譜像提取方法研究;基於高光譜資料的海面目標特徵智慧識別技術研究

技術指標:目標智慧識別技術實現單像元級別海面目標的智慧提取,目標智慧識別率不低於80%。同時識別目標種類大於10類;同時識別目標數量大於20個;對每類目標的識別正確率大於90%。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實驗報告、軟體,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徐 鳴,010-66950743。

超高強度納米相強化鋼關鍵技術

研究目標:圍繞大型水面艦船、大深度潛艇對1000MPa級以上超高強度艦船鋼的應用需求,開展納米相強化鋼關鍵技術的研究工作。通過突破納米強化相的基礎合金設計、納米相的協同析出控制、納米相的細微性與分佈控制、納米鋼精細組織控制、納米鋼的焊接性控制等關鍵設計技術,形成納米相強化鋼的設計思路與技術方案,並完成原型試驗材料的驗證試驗,為超高強度納米相強化鋼的工業化研製奠定基礎。

研究方向:超高強度納米強化鋼的合金設計;納米相的複合析出規律;納米相的協同析出控制;納米相的細微性與分佈控制;超高強度納米鋼的精細組織控制;超高強度納米鋼的易焊接性設計與控制;超高強度納米鋼的原型材料製備;原型材料綜合性能與應性能

技術指標:主要技術指標為:屈服強度Rel≥1000MPa ,延伸率A≥15%,斷面收縮率Z≥45%;低溫衝擊功:-20℃KV2≥100J,-84ºCKV2≥47J,-84℃FA≥50%;實現室溫不預熱焊接;突破易焊接鋼納米相強化技術,鋼中10nm以下析出相比例占90%以上。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納米相強化鋼技術方案、原型實驗材料,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連絡人:張 恒,010-66952123。

海上基地級維修平臺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海軍艦艇海上維修能力不足,著重開展基地級維修規模論證、平臺總體及維修頂層方案比較論證工作,解決走軌式重型起重設備以及多船艇兩舷靠幫關鍵技術,為基地級維修平臺研製奠定技術基礎。

研究方向:海上基地級維修需求及平臺總體方案論證研究;海上基地級維修頂層方案研究;走軌式重型起重設備及其裝船技術研究;多船艇兩舷考幫技術研究

技術指標:提出海上基地級維修平臺總體方案及維修系統頂層方案;提出走軌式重型起重設備、多船艇兩舷靠幫技術方案;具備3級海況下基地級維修能力。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技術方案,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

連絡人:楊 洋,010-669529520。

水下目標非聲探測技術

研究目標:利用光、電等物理場,實現對水下目標的有效探測。

研究方向:水下目標磁、光、電等探測方法研究

技術指標:有效探測水下目標。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原理樣機,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連絡人:董 波,010-66961440。

艦艇動力創新技術

研究目標:開展新材料、新型測試感知等技術在動力裝備的創新應用研究,進一步提升動力裝備技術水準。

研究方向:新材料在動力裝備的應用技術;動力電力測試感知技術

技術指標:提出新材料在動力裝備的應用方案;探索動力電力新型測試感知技術,解決部分測試難題。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試驗報告、圖紙、樣機,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關 濤,010-66952958。

新材料結構應用與修復技術

研究目標:基於結構動力學原理,將介面能耗效應、多層複合技術應用于傳統鋼質結構設計,提出金屬多層複合高阻尼結構形式,突破金屬高阻尼多層複合結構燒結製備關鍵技術,開展材料結構的模型驗證試驗,形成基於介面效應的金屬高阻尼結構應用技術,顯著提升結構的阻尼特性。同時,針對水下形狀複雜關鍵零件的高性能水下戰時(應急)搶修的迫切需求,採用水下鐳射增材修復技術,突破水下高壓引起的修復層高氫氫脆及水下快散熱引發的修復層高應力淬硬化等關鍵問題,開發高性能的專用材料、構建高效高品質的工藝流程,完成實驗室驗證,實現水下損傷部件快速修復。

研究方向:金屬高阻尼結構材料應用技術;水下鐳射增材修復技術與機理

技術指標:形成鋼質等金屬高阻尼多層複合結構應用技術,鋼質高阻尼多層複合結構密度不大於7800kg/m3,機械強度與傳統鋼材相當,金屬高阻尼多層複合結構損耗因數試驗結果不小於0.05(100Hz以內);水下鐳射增材修復工藝穩定、殘餘應力低、組織均勻、介面結合性能優異。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工藝、樣件、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郭 峰,010-66952076。

智慧操縱技術

研究目標:開展艦船智慧化操縱控制技術及安全操縱相關技術研究,為提高艦船操縱控制的安全性、智慧化水準,減少艇員編制,降低操艇人員勞動強度,有效防範誤操及危險操艇事故發生,提供有力支撐。

研究方向:水下安全航行輔助操縱技術;智慧駕駛操控技術

技術指標:建立水下操縱空間運動預報系統,分析潛艇安全航行評估參數及判據,完成航行安全性評估,提出安全航行輔助操縱技術方案;提出智慧駕駛操控技術方案,建立智慧操控及運動響應模擬模型,智慧駕駛操控能力滿足潛艇自主避障、路徑規劃和航跡控制等的要求。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模擬模型、設計方案、模擬軟體,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郭 峰,010-66952076。

新型飛機機體免沖洗材料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海上氣候環境特點,系統梳理海軍新型飛機整機沖洗頂層約束條件,開展海軍新型飛機機體免沖洗材料技術研究,降低海上保障強度和難度。

研究方向:海軍新型飛機機體免沖洗技術

技術指標:形成技術報告、測試報告。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技術報告、測試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徐 鳴,010-66950743。

海軍飛機新型航空材料應用技術

研究目標:為滿足飛機長時間在海面上空飛行對裝備可靠性、工作艙內雜訊控制等要求,利用新型航空材料性能特點,開展航空超材料在海軍飛機上應用技術研究,為提高飛機可靠性和任務效能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基於新型航空材料的飛機艙內雜訊抑制技術;基於新型航空材料的飛機防覆冰技術;飛機大型複合材料結構件植入式健康監測技術

技術指標:(1)飛機工作艙內綜合雜訊在現有基礎上降低5-15分貝(低頻)、40-60分貝(高頻);(2)飛機機翼冰粘附強度≤20kPa,表面粗糙度≤3.2μm,1000g負載條件下、100r磨損後,冰粘附強度≤30kPa,與基體材料的附著力≤1級;(3)可植入式感測器應變測量範圍不小於±8000μξ,測量精度不小於1μξ。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試驗樣件、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藍啟城,010-66961267。

基於人工智慧的影像處理和艦船目標識別技術

研究目標:主要針對艦船目標識別難題,利用艦船靶心圖表像特徵和海量樣本圖像資料,開展基於大資料和雲計算的艦船目標人工智慧識別技術研究,提高艦船目標識別能力和準確性。

研究方向:基於深度卷積神經網路架構的艦船和民船特徵提取和識別的融合方法;艦船圖像大資料平臺存儲計算架構;艦船和民船視頻圖像特徵資料;基於深度學習的艦船和民船的分類方法;基於深度學習的參數訓練方法;基於人工智慧的二三維艦船目標融合識別技術;建立基於人工智慧的影像處理和艦船目標識別原理驗證系統;圖像分類識別技術

技術指標:提出基於人工智慧的影像處理和艦船目標識別技術框架和方案;支援TBPB數量級的艦船圖像資料存儲,實現大資料架構水準擴展,支持容災備份;構建符合實際裝備需求的艦船樣本和特徵資料規範,並建立艦船樣本和特徵資料庫,涵蓋可見光和紅外圖像,視頻圖像幀頻要求在25幀/秒視頻圖像的即時使用需要;基於深度學習的學習演算法具備線上學習和增量學習能力,識別特徵原理驗證系統採用實際裝備獲取的軍船、民船視頻和圖像資料,可以有效驗證艦船目標識別能力,軍船、民船分類識別正確率達到95%以上。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評估報告、試驗報告、總體方案、原理驗證系統,技術成熟度達到5級。

連絡人:江政傑,010-66961317。

航空重油轉子發動機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航空重油轉子發動機技術難點,開展技術研究與驗證,突破密封、燃油霧化、高效燃燒、渦輪增壓、電控等關鍵技術,完成驗證機設計、試製及初步驗證試驗,為航空重油轉子發動機裝備發展奠定基礎。

研究方向:航空重油轉子發動機密封技術;重油燃油霧化技術;高效燃燒技術;高壓比渦輪增壓技術;多餘度電控技術研究 技術指標:功重比不小於2.2,最低燃油消耗率不大於0.28千克/(千瓦•小時);壽命目標不小於1000小時,通過200小時台架試車;使用燃料為輕柴油或高閃點航空煤油。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樣機樣件、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蔔振鵬,15800733196。

功能浮體海上精確對接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我國海外軍事基地不足,遠海作戰綜合保障能力弱,海上裝備物資遠海保障缺乏前進基地,開展功能浮體海上精確對接引導技術研究、連接裝置設計技術研究和對接介面技術研究,突破功能浮體海上對接關鍵技術,為機動綜合保障工程建設打下基礎,提升我國海軍遠海作戰機動綜合保障能力。

研究方向:功能浮體運動姿態即時精確測量與預測技術研究、功能浮體對接即時控制技術研究、功能浮體對接引導策略研究;遠海作戰機動綜合保障基地連接器概念研究、基於多功能浮體具體功能及不同靶心圖表像的連接裝置型式研究、基於多功能浮體海上對接引導及控制技術的連接裝置型式研究;對接介面分析技術、對接介面設計技術、對接介面實施技術、對接介面驗證技術

技術指標:提出精確對接引導技術方案,提出連接裝置設計技術方案,提出對接介面技術方案。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技術方案,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楊 洋,010-669529520。

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

研究目標:基於目前國內全電飛行器發展水準,開展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概念和關鍵技術研究,創新探索海軍艦載垂直起降飛行器技術途徑。

研究方向: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總體設計技術;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能量管理技術

技術指標:形成艦載垂直起降全電飛行器技術方案,有效載重不小於250千克,續航時間不小於4小時,起降抗側風能力最大為14米/秒。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技術方案,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藍啟城,010-66961267。

特殊環境飛機燃油系統微生物檢測、防控方法

研究目標:針對高溫高鹽高濕環境下,飛機燃油系統微生物較易滋生,且超標後對系統及飛機會產生比較大的危害,嚴重會導致燃油系統失效,飛機停飛。目前,國內尚無適用于海軍飛機的微生物預防、檢測、防控等方法和流程,亟需展相關研究,針對高溫高鹽高濕特殊環境,開展微生物污染、預防、檢測及去除等方面的研究,建立適用於飛機燃油系統的微生物檢查和處理流程。為日常保障提供支援,提高艦載機的完好率、出勤率。為後續機型研製和使用奠定技術基礎。

研究方向:適用于高溫高鹽高濕環境下飛機燃油系統微生物污染預防技術研究;適用于高溫高鹽高濕環境下飛機燃油系統微生物污染檢測方法及週期研究;適用於飛機燃油系統微生物物理去除技術研究;試製適用於飛機用煤油的殺菌劑,並開展殺菌流程、方法研究;建立適用於飛機的燃油系統微生物檢查和處理流程。

技術指標:形成研究報告,建立完整的高溫高鹽高濕環境下飛機燃油系統微生物防控流程規範。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流程規範,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徐 鳴,010-66950743。

艦艇網路安全防禦與艦艇智慧移動終端技術

研究目標:突破網路核心交換依託進口晶片的束縛,建立基於國產關鍵軟硬體的網路安全防禦體系架構,提升自主可控、安全防護、負載均衡、故障診斷能力,制定網路資料特徵識別規則匹配庫,確保網路攻擊流的正確識別和處理,保障新型業務的網路安全,靈活實現網路物理隔離和邏輯隔離,滿足艦艇作戰指控、綜合平臺管理以及公共服務系統在網路安全業務方面的需求,推動和實現新技術、新產品、新器件在配置管理、安全防護、故障診斷等功能一體化集成方面的工程化應用。開展艦艇智慧移動終端技術研究,突破無線安全接入技術、面向最終用戶的APP敏捷開發技術等,構建輔助作戰指揮、互動式訓練、艦艇平臺狀態監控和智慧生活等典型應用,為大規模裝備應用提供原型和技術保證。

研究方向:基於存取控制、攻擊防禦和安全審計方面的網路安全技術研究;基於動態資料特徵識別及處理技術研究;基於安全性原則模組化、資料監控視覺化技術研究,基於國產作業系統+國產CPU+國產交換晶片的國產化集成技術研究;基於WAPI的無線安全接入技術研究;于智慧移動終端的敏捷開發,互動式訓練,即時音視頻通訊,狀態監控,智慧生活

技術指標:存取控制規則數不小於1000條;網路入侵偵測正確率大於90%,漏報率小於5%;支援報文內容識別,識別深度不小於128字;支援固定位置、浮動位置關鍵字識別,識別深度為全包匹配;具備安全故障視覺化防禦能力,回應時延不大於100ms;全艦無線網路信號覆蓋範圍不低於95%;無線網路可用性達到99.99%;無線網路可靠性方面,無線局域網的系統分組丟失率應低於10-5,誤碼率應低於10-8,單個AP可承載最大用戶不低於20;典型創新應用APP不少於4個;最終用戶使用敏捷開發環境後開發APP的效率提升50%以上。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模型及軟體,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陳 霞,010-66961302。

石墨烯基長效耐腐蝕潤滑脂技術

研究目標:針對航空通用潤滑脂鹽霧防護性能不足的問題,研究高性能通用複合鋰基脂配方及工藝,突破石墨烯改性及其油分散技術,以石墨烯結構顯著提升潤滑脂的腐蝕防護能力,滿足發動機在海洋環境下的使用需求。

研究方向:石墨烯改性及其油分散技術;長效耐鹽霧通用潤滑脂製備技術

技術指標:工作溫度-54~175℃、低溫轉矩(-54℃)≤2.0N•m、抗磨性能(平均磨痕直徑)≤0.7mm、3.0% NaCl溶液動態防銹1級、鹽霧腐蝕≥30天。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技術方案、潤滑脂樣品,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蔔振鵬,15800733196。

基於大資料的中遠海海上目標資訊處理技術

研究目標:基於中遠海海上目標大資料,開展碎片資訊挖掘、提取、重構等技術研究,構建處理平臺樣機,完成演算法驗證。

研究方向:基於中遠海海上目標大資料的碎片資訊挖掘和提取技術;基於目標碎片資訊的情報重構技術

技術指標:能夠處理岸海空天潛基雷達、光電、偵察等技術情報和人工情報;具備針對特定目標的碎片資訊的全自動挖掘、提取和融合處理能力。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技術方案、樣機樣件,技術成熟度達高到4-5級。

連絡人:王 磊,010-66961488。

基於大資料的水聲探測與識別技術

研究目標:開展水下大資料處理技術研究,構建水下大資料處理分析平臺,探索提高水下目標探測與識別能力的新手段。

研究方向:基於大資料分析的水下目標探測、識別技術;基於大資料的信號識別訓練技術

技術指標:提出基於大資料分析的水下目標探測技術框架體系,顯著提高對水下目標的探測與識別能力。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董 波,010-66961440。

合成寬頻脈衝多普勒雷達技術在預警機中的應用

研究目標:通過開展合成寬頻脈衝多普勒雷達的雜波抑制機理研究,設計適合海上高速目標探測的寬頻頻率步進雷達波形,並開展相應信號處理方法,為新型波形在預警機在雷達中的應用提供理論基礎和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與預警機雷達反雜波能力升級改造總體方案技術設計;面向預警機雷達反雜波應用的寬頻頻率步進波形設計與信號處理技術;合成寬頻脈衝多普勒雷達雜波抑制機理與性能評估技術;合成寬頻脈衝多普勒雷達外場試驗驗證

技術指標:採用合成寬頻脈衝多普勒雷達等反雜波技術手段,雜波抑制能力相對現役預警機改善3-6分貝。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原理樣機、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徐 鳴,010-66950743。

基於光纖傳感器網路的飛機結構狀態健康監控技術

研究目標:通過部署在飛機結構中的光纖光柵感測器網路來即時獲取結構在各種飛行環境下的回應,從中提取結構的狀態資訊,從而對結構的狀態進行評估,利用三維視覺化人機交互技術實現對結構狀態的管理,為艦載機的使用和維護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方向:多參量、大容量光纖光柵感測器的佈設與集成技術;大容量光柵感測器網路的信號解調、處理與傳輸技術;結構狀態資訊的分析處理技術;結構失效的建模、模擬與驗證技術;面向結構狀態健康管理的三維視覺化人機交互技術

技術指標:結構失效的模擬結果與試驗結果的誤差≤10%;單套系統光柵測點數量:≥500支;感測器指標:a)應變感測器:測量精度±2με,測量範圍:-2500με~2500με;b)中頻加速度感測器:測量範圍≥0~60g,頻率範圍 5~1500 Hz,靈敏度 20pm/g;c)低頻加速度感測器:測量範圍≥0~2g,頻率範圍 0.1~30 Hz,靈敏度 1000pm/g;d)溫度感測器:測量精度±1°C,測量範圍:-20°C~200°C;(4)技術方案可滿足艦載機總體設計要求。

進度要求:2017-2020。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原理樣機、試驗報告,技術成熟度達到4級。

連絡人:徐 鳴,010-66950743。

文長未完,請看次頁。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