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積極推動將台北市建設成「智慧城市」,在其政策下,台北市化身超大型實驗場域,由各局處媒合相關產業,提供給有創意但苦於沒有發揮場所的業者,把台北市政府的空間或場域,提供給民間企業做試做。產業發展局長林崇傑表示,市府提供的,不只是以城市空間當成實驗場域,背後帶來的還有在國際發光的機會。
開放台北市成創意實驗室
「因為有很多智慧城市的運作,一部分來自企業的新發想。」林崇傑說,如何用台北市政府的場域,汲取民間的創意與資源,打造台北成為更聰明、便利的智慧城市?首先,各局處會媒合業者與智慧城市辦公室接觸,讓民間的企業來試做,「大概有6、70個案子,是由智慧城市下面的委員會在做這種試做。」
林崇傑舉例,大家最熟知的就是環保局的「空氣盒子」計畫,目前廣布在台北市各個角落,蒐集資訊、監測空氣品質,「它就是民間的科技公司去做設計,但他們需要城市來嘗試,所以就是環保局來跟他們合作,由專案辦公室來牽線在台北市進行試做。」
如今,這個「空氣盒子」計畫不只在台北市推展成功,更一路推廣到全台灣各縣市,甚至拓展到海外26國,這項由下而上,結合學研、社群、產業與政府的物聯網應用,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空氣盒子計畫。
▼台北市長柯文哲出席空氣盒子記者會。(圖/北市府提供)
政府帶頭做 引導產業發展
接著,是政府主動推動。林崇傑指出,台北市目前力推智慧社區,想要把2萬戶公宅都會變成智慧公宅,裡面包含智慧三表、智慧電網,再來還會有太陽能光電等;此外,還有「3U計畫」,在全台北市廣建Ubike、Ucar、Umotor,只要主動政府出來帶領,廠商投入後,接著就會帶動整個周邊產業的發展。
「政府用自己的基本建設來做,推動電動機車、電動汽車,充電站就要做,政府鼓勵產業做這些基本設施後,就會帶起產業發展。」林崇傑說,Ucar、Umotor還是要企業來做,政府只是透過一個標單讓大家來做,「引導產業的發展,這樣一做,事後就會需要維修體系,接著就會產生另外一個產業,然後就一環接著一環,產生更多配套產業。」
▼UMotor電動機車。(圖/資料照)
增進國際交流 分享台灣經驗
「第三個,是有很多新興的試驗、經驗,必須要跟國際間交流。」林崇傑表示,智慧城市只是一個「概念」,甚至目前還在起步的階段,每個國家、每個城市的做法都不一樣,「Smart City太大了,大家的做法都不一樣,所以大家都在尋求經驗交流,你做什麼、我做什麼,同樣事情你的做法又會跟我不一樣,你的方式有沒有更好等。」
「大家在這種交流過程中會不斷的自我改善。」林崇傑表示,去年開辦的智慧城市國際會議,最早是電腦公會的展覽,市府把其放大,如今已變成國際性會議,「今年初的智慧城市展暨智慧城市論壇,來的國家達到3、40個,已經變成國際都會關注的會議,因為全世界都在推智慧城市。」
搭著政府列車 合作廠商駛進國際
至於業者為什麼要找市府合作?林崇傑表示,市府因為把整個城市空間當成實驗場域,「簡單來講,我們用台北市的公共場域讓你做試驗」;他指出,台北市這種公共場域,你沒有市政府的支持是沒有辦法做的,「不管是要用機關學校或是公共建築、公共空間,你還是要市政府的同意,市政府最大的條件,就是把台北市所能經管的地方當成實驗場域,讓大家來測試。」
林崇傑舉例,過去北市有跟一個民間做AR的小公司合作,「他做AR他很想去推廣,可是沒有人要用他們的東西」,為此,產發局與教育局談合作,將AR/VR用在教學上,教育局首波有8、9個學校參與合作,「用學校學生參與試做,學生很高興,教育局就開始全面推廣」;也因此,這套軟體在被國際投資者相中,投資他們,就順利走出了台灣。
▲台北市商業會21日成立智慧城市新商業委員會,台北市長柯文哲全程參與,聽取產學界意見。(採訪撰稿/記者李彥慧;攝影剪輯/記者姜國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