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局長李維斌。(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台北市新商業會下轄的「智慧城市新商業委員會」於21日成立,台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致詞時表示,智慧城市的發展必須要「以服務為導向」,如果服務做得好,理論上基礎建設就會好,「沒有服務根本沒有意義」;台北市透過智慧城市辦公室,從民間尋求創意,「政府把平台建立起來,由官方項中央聯繫,會比民間去找更快。」
李維斌表示,汲取民間的創意解決市政發展之外,台北市政府也會把好的東西向中央宣傳,「這一年多項向中央的科技會報都有很密切的聯繫,把平台建立起來,由官方的聯繫會比民間去找更快。」
至於有好的點子的時候要怎麼提出?李維斌說,很多時候公務員會怕,民間的提案會牽扯到圖利等很多因素,「會壓得公務員不敢做事情」;因此,也許你有很好的提案,但你不要提到公部門來,「公部門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很多提案可以提到智慧城市辦公室」,由辦公室篩選有沒有剛好符合市政的點子。
▲智慧城市新商業委員會主委王令麟。(圖/記者李毓康攝)
李維斌表示,篩選的條件,會先標示出「要解決什麼樣的在地問題?、「問題影響多少市民?」、「民眾對什麼問題有感?」等,以及同樣的問題,「國內外有哪些解決方案?」、「 解決問題需要考慮哪些元素?」、「具體的解決措施為何?」等。
李維斌表示,經過篩選後,接著就會進入「情境規劃」。所謂情境規劃是,廠商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會牽扯到幾個局處?越多局處相關越好,資訊局會請來各局處討論;如果每一個局處在這裡面都有一個很明確的腳色,公務員就願意去做,因為這時候已經變成「情境」而不是「產品」,與廠商的距離已經有點遠了,公務員比較不會害怕。
接著進入適法性問題。李維斌說,「如果你真的是創新,沒有碰到適法性問題有點奇怪,你在框框裡做就不會碰到適法性問題,但一旦跳脫框框一定會有適法性問題」,以政府來講要解決法的問題又很難,我們請中小企業處的政策組做疑義解釋。
李維斌表示,疑義解釋有三條路可以走,監理沙盒、灰色地帶解消、彈性創新實證,目前傾向灰色地帶解消,透過解釋的給指示,公務員才敢做事情,不然我們自己解釋每次都是「依權責辦理」,這樣誰敢去辦理?透過中央解釋,會有比較明確的說法。
▲台北市商業會21日成立智慧城市新商業委員會,台北市長柯文哲全程參與,聽取產學界意見。(採訪撰稿/記者李彥慧;攝影剪輯/記者姜國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