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莊友直/台北報導
去年對相機市場來說,雖然市場表現仍舊下探,但高階機種而言反而是大豐收。除了 Canon、Nikon 皆推出新一代的全片幅旗艦機種,APS-C 與 M4/3 陣營也有富士、Olympus 與 Panasonic 的機皇齊出;但最重大的消息,應該還是由 Hasselblad 哈蘇打頭陣-代表著中片幅隨身化的 X1D 微單眼問世吧。
雖然富士在後續也推出了 GFX 50S 一較高下,但 Hasselblad X1D 不僅代表著原本僅能在棚內拍商品、拍合成用的人像圖,終能輕易地走出戶外。作為首款微單眼化的機種,其代表性當然不在話下。此次我們也藉由台灣代理商石利洛引進的機會,在短暫的時間內做了簡單體驗。
Hasselblad X1D-50c 特色介紹
・配置 5,000 萬畫素中片幅感光元件
・可拍 16bit、14 段動態範圍的 RAW 無損檔案
・感光度 ISO100-25,600
・快門範圍 1/2000s 至 60 分鐘,全部支援閃燈同步
・3 吋 92 萬畫素觸控螢幕 ・支援 Wi-Fi、USB 3.0 Type-C 連接埠
・雙 SD 記憶卡槽 ・機身尺寸 150 x 98 x 71mm,含電池重量 725g
*外型設計
首見 X1D 的外型,其稜角分明的設計,第一眼其實就想到金屬做的磚塊,而機身材質為求輕巧而選用了鋁合金。從把手到後方機背部分,幾乎都被蒙皮所包覆,雖然沒有復古的質感加持,但這塊蒙皮的止滑效果相當不錯(畢竟一台就 30 萬起跳);另外,搭配頗為厚實的手把設計(甚至機背也有做延伸),以及僅 725 公克的重量(不含鏡頭),以往跟別人說中片幅相機可以輕鬆單手握持,別人會說你瘋了,但這個狀況在 X1D 就真的實現了。
▼X1D 不僅在外型上採類似「磚塊」的鋁合金設計,機身一旁也有大範圍的橡膠蒙皮,以及頗厚的手把提升握感。(圖/記者莊友直攝)
▼蒙皮在機背也佔有大面積,且機後右方也有做突起的把手設計,也讓 X1D 的握感相當的好。(圖/記者莊友直攝)
▼與富士 APS-C 旗艦微單 X-T2 相比,X1D 的體積僅稍大一些,但感光元件可是大上不少。(圖/記者莊友直攝)
機頂部分和一般的相機配置差別不大,除了有供安裝閃燈與觸發器的熱靴外,一旁就僅有對焦模式、感光度 / 白平衡切換鍵等與操作相關的按鍵。X1D 的快門鍵也和哈蘇旗下的數位機種相同,皆使用奢華感十足的金色塗裝。
▼X1D 機頂配置算是相當簡單,含電源僅有 3 個實體按鍵,並有特殊設計的模式轉盤之餘,金色塗裝的快門對比銀色機身也多了股奢華感。(圖/記者莊友直攝)
一般相機在模式轉盤上皆會用中央設有鎖定鈕的設計思維,要改變拍攝模式,除了按一下解除外,就屬筆者較不喜歡的按壓同時轉動,才能改變模式兩種方向。在 X1D 則改為相當有趣的「下潛式」,怎麼說呢?只要壓下模式轉盤,整個轉盤就會降至與機頂平行高度,如此就能達到鎖定效果,且視覺上也能達到平衡,算是相當平衡的設計。
▼X1D 的模式轉盤鎖定和一般相機設計大不同,按壓後轉盤就會降至與機頂平行的高度,以免誤觸。(圖/記者莊友直攝)
不知道是不是歐系相機廠商都說好,在 X1D 的機背設計上,除了上述提到的大面積蒙皮外;映入眼簾的應該就屬 3 吋 92 萬畫素的觸控螢幕了。不少操作幾乎都要靠這片螢幕實行,但一旁還是有著相簿、評等、刪除以及 menu 選單按鍵,只是面積做的細長一些,手大的人按壓時會有點不方便;另外,X1D 也配有 236 萬畫素的電子觀景窗,供戶外亮度極高的狀況使用。
▼機背則配有 3 吋 92 萬畫素觸控螢幕,一旁也設有相簿、評等與刪除等按鍵,但面積做得有點小,不是很好按。(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在側面也設有雙 SD 記憶卡槽(畢竟中片幅加上 5,000 萬畫素的檔案可不是鬧著玩),下方也有 3.5mm 耳機與麥克風插孔,且因應中片幅相機一般還是棚拍為主,也設有方便輸出與檢視照片的原始 HDMI,以及 USB 3.0 Type-C 連接埠。
▲▼X1D 機身左側設有雙 SD 記憶卡槽,以及原生 HDMI、USB Type-C 連接埠外,也有著耳機和麥克風插孔。(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機頂也和一般相機相同,設有腳架孔以及電池槽,比較不同的是,X1D 並沒有電池蓋這款東西,而是將電池直接塞入後,就會完全與機身貼合,開啟時則需要先將一旁的鎖定桿開啟,才能輕壓電池讓其彈出。續航力部分雖然官方尚未表明(電量 3,200mAh),但或許是筆者拿到的機型韌體還不是正式版,因此遇到了一些狀況,稍後在操作篇也會簡單提及一下。
▼機頂設有電池槽與 1/4 通用腳架孔,有趣的是電池採外露設計,沒有電池蓋遮蔽。(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電池使用特殊充電設計,需要搭配類似筆電插孔的電源線進行充電。(圖/記者莊友直攝)
▼目前 X1D 的鏡頭共有三款可選,此次筆者借到的為等效焦距 35 與 70mm 的 XCD 45mm f/3.5 與 90mm f/3.2 定焦鏡頭。(圖/記者莊友直攝)
*功能操控
X1D 在操作部分得於 3 吋的觸控螢幕,並搭配字型較大的 UI 介面,想要調整光圈、快門甚至其他參數,幾乎只要點擊螢幕就能快速操作,並可同時搭配前、後雙轉盤調整,整體操控並不會像一般人對中片幅機種的刻板印象-也就是艱澀難懂,反而更貼近目前歐系微單眼的操作思維(似乎也僅有 Leica 一家歐系廠商了.....)
▼X1D 在主要參數調控上,藉由 3 吋觸控螢幕幾乎都能完成,有著近似高階微單的操控性能。(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觸控螢幕示範影片,可看見螢幕的靈敏度還算不錯。(影/記者莊友直攝)
在其他的功能選擇上,X1D 也採用了圖像為主、文字為輔的介面設計,方便使用者快速選擇,但語言目前僅有簡體中文.....恐怕市場大小還是有差別吧?另外,在拍攝的檔案選擇,僅有 RAW 與 RAW+Jpeg(RAW 檔約 110MB,Jpeg 則是僅有 4MB...),並無單獨 Jpeg 可選;但想想買中片幅相機的人,要是還在玩 #Jpg機身無修直出 那套,手上的相機可是會哭泣的對吧?
▼X1D 因應觸控螢幕操作,在功能上也選用圖像式介面,但中文僅有簡體可選。(圖/記者莊友直攝)
▼照片僅有 RAW 與 RAW+Jpeg,畢竟是中片幅,僅有 Jpeg 拍攝的話,不是浪費了其強大的後製性能嗎?(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的無損檔案編碼為 .3FR,和直出的 Jpeg 檔案相比,大小差距相當大。(圖/記者莊友直攝)
回到最重要的拍攝操作上,X1D 在參數的操控和一般相機其實差別不大,就算第一次拿相機的人也能輕鬆上手,加上快門模組延續 H6D 大型機背的鏡間快門,在閃燈同步的速度上遠遠超過富士 GFX 50S 的 1/125s,而是全範圍的快門速度都能支援,對需要使用閃燈做創作的攝影師來說,可是一大誘因。且 X1D 的快門聲清脆地相當特別,聽久了還蠻舒壓的。
▼X1D 因應鏡間快門的關係,快門聲音相當清脆,且對焦聲似乎比快門聲還大....,且對焦點調整其實不算快。(影/記者莊友直攝)
然而 X1D 雖然有著觸控螢幕,但在對焦點的選擇上,需要先長壓機頂的 AF / MF 按鍵,才能開啟對焦點選擇模式,一開始筆者還找不到選擇方式,改以峰值對焦拍了一陣,雖說速度一樣快速,但對於戶外寵物速寫等狀況,或許以峰值對焦拍攝,會比長壓按鍵->改變對焦點快速不少外,相較 X1D 輕巧的快門聲,自動對焦時的馬達聲反而有些大聲。
▼X1D 在對焦點的選擇需要長壓機頂的 AF / MF 按鍵才能叫出,對於要快速選擇物體來說不算便利。(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同時提供峰值式的手動對焦,某種層面來說,拍攝速度甚至比選對焦點後拍攝還快。(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也支援堪稱必備的 Wi-Fi 與 GPS 功能,但要是用在傳送照片的話,棚內直接用 USB Type-C 或是 HDMI 會方便一些,不失為另一種輸出照片的手段。錄影部分比較可惜,有著動態範圍超高的 5,000 萬畫素中幅感光元件,最高僅能錄製 Full HD 畫質。如果有 4K 畫質,雖說有點大材小用,但如此輕巧的體積,應該也算蠻有話題的吧?
▼雖然有著 5,000 萬畫素中片幅感光元件,且還有耳麥插孔加持,但 X1D 最高僅能錄製 Full HD 畫質影片。(圖/記者莊友直攝)
▼X1D 錄影範例影片。(影/記者莊友直攝)
*實拍與結論
雖然微單眼在近幾年發展已經逐漸超越 DSLR,但對棚拍、或有大圖輸出需求的專業工作者來說,中片幅相機要輕巧化實在是天方夜譚。然而在哈蘇 X1D 問世後,這樣的迷思也被打破了。其不僅有著近似於 APS-C 微單的體積,也讓笨重到僅能在棚內當宅男的中片幅相機,可以輕鬆外出曬曬太陽,可說實有未聞。
而 X1D 在機身設計上,也成功地在輕巧與操作上做了一個平衡,且厚實的手把設計,帶來的握持安心感真的相當不錯。雖然在對焦點的選擇實在不算快,但其他拍攝參數調整不算慢,且加上音量不大的快門聲(對焦都比較大聲),要拿來街拍也不是什麼太大問題,但由於中片幅的設計本位,要拍會動的物體也算是勉強了。
▼X1D 厚實手把搭配大面積的蒙皮設計,即使一台要價不菲,筆者在評測時縱使沒有背帶,單手握持卻有股不會摔的安心感。(圖/記者莊友直攝)
然而筆者所測試的 X1D,在拍攝時雖沒有先前工程機三不五時就當機的狀況;但某次電池沒變時,相機並無顯示電量,反而是來了一手開機沒反應,實在是讓人捏了一大把冷汗(好險只是沒電,充飽就沒事了),或許原廠在韌體的穩定性上,還是有一些進步空間的。
且換個方向來說,X1D 雖然輕巧到足夠讓人攜帶,對需要棚內、外景一把抓的攝影師來說,實在是有著不小幫助,但對一般消費者而言,30 萬以上的價格,恐怕也不是哈蘇所主打的客層,但 X1D 的面世,不僅重新定義了中片幅市場,也許在相機市場中,未來或許也會掀起一波風潮吧?
由於此次的測試時間較短,大部份拍攝皆是出外街拍,未來有機會的話,也會帶來進棚內拍攝商品的相關測試,以下也提供此次的實拍照片,大多為 RAW 檔進 Adobe Lightroom 無修正轉出,建議點開大圖,看看 5,000 萬畫素加上中片幅景深的魅力(更多實拍照請點這裡觀看)。
▼圖左為 RAW 無修轉出,圖右為原生 Jpeg 檔,可發現在沒有哈蘇專屬的程式輸出之下,色調變得清淡一些。(圖/記者莊友直攝)
我們想讓你知道…最大的門檻還是在價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