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的時候總是人擠人,不只是學生,連家長都被捲進升學壓力中。(圖為示意圖/記者周宸亘攝)
作者:黃益中
摘自:寶瓶文化出版《向高牆說不》
●精選書摘內容
用全世界最久的時數,教出只會寫摹本的學生
上第一堂課時,我總是喜歡問高中生一個問題:「回想國中會考結束後,包括你在內的多數同學,回到學校的第一件事是做什麼?」學生們的回答也許不盡相同,但最後一定會得到一個共同達案:大家都會把舊課本丟到大麻袋裡資源回收。
問題來了,我問學生,你們家裡都有書吧?爸媽也會買書吧?這些看完的書你們會放在書櫃,如果放不下或再也不看了,你們會丟到資源回收嗎?不會,頂多轉送給有需要的人。只有垃圾才會進資源回收桶,所以你家裡的書不是垃圾。那為什麼學校的教科書會進資源回收桶?對,因為它已成為垃圾。
垃圾看多的結果是什麼?
我曾受邀擔任某基金會徵文比賽的評審,整整看了一百多篇稿件,心裡很納悶,為什麼百分之九十的文章都長一個樣?這裡面一定包含「起、承、轉、合」:開頭會敘述作者多壞、多不孝順,接著是親人、朋友甚至寵物往生,然後作者頓時悔悟而流淚,最後結論一定會停在「決定做一個更好的人」,有的還會加上感謝上帝、感謝神明等。文章的大致架構不脫上述原則,比較厲害的,會在每段文字上使出華麗的雕砌,用很厲害但我看不懂的成語,描述一件應該很簡單的事情。
▲作文不管是題目、還是學生交上來的成品,總是千篇一律。(圖為示意圖/記者盧映慈製)
為什麼台灣中學生不上哲學課?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事會窒死一個文化的。──陳之藩,〈哲學家皇帝〉,1955年。
陳之藩的這番話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因為這篇文章多年來都是高中國文的必選教材,學生們也多能琅琅上口。陳之藩很欽佩美國學生的獨立自主,他說:「中學生送牛奶、送報;大學生作苦力、作僕役,已經是太習慣了的事。這些工作已經變成了教育的一部分。一個個美國孩子們,永遠獨立、勇敢、自尊,像個哲學家帝王。」
不過,有件事他覺得奇怪,「大概是人文的素養吧。我在此三、四個月的觀感,可以說:美國學生很少看報的。送報而不看報,這是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
所以他才引用愛因斯坦的話來批評欠缺人文素養的專家們。(愛因斯坦的原文是這樣說的:對學生來說,獲取對價值觀的了解和活生生的感覺,是重要的。他必須鮮明地感受美感和道德上的良善,否則他有了專業知識,只是更像一條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協調發展的人)
可惜的是,即便國文課本都這樣寫了,我們的教育仍舊不重視人文素養與哲學教育。就連正在研擬、預定107年(編者按:日前教育部已公布課綱將延後到108年)上路的12年國教課綱,也看不到關於「哲學推理」和「批判思考」的課程被納入。
▲哲學課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遙遠、模糊高深,甚至可以拿來睡覺的課。(圖/達志示意圖)
哲學教育在高中階段被忽視的事實,也能從大學的轉系人數看出來。以輔大哲學系為例,2016年竟高達57人申請轉系,整個系也不過120多名學生,難怪該系教授會感嘆「這是一個令哲學系最不堪的日子」。不過,我想這些學生並不是因為讀了才發現志趣不合,他們當初壓根兒就不是為了哲學才選讀該系,純粹是當個跳板罷了。
我們也不需太苛責這些學生,是整個社會對哲學教育的忽視,才使得學生必須另作打算。看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在中學便把哲學列為必修,德國、瑞士、瑞典等國則列為選修。台灣人不是最羨慕歐洲開明的教育嗎?怎麼碰到哲學就縮了手?
我想有兩個原因使然。第一是威權教育的遺緒,台灣的教育並不是真想教學生思考,老師雖然口頭上會說「同學要多問為什麼哦」,然而一旦學生真的問起為什麼,剛開始可能還會心平氣和回答,等到學生愈問愈多、愈問愈尖銳,比如「為什麼只能穿白鞋白襪?」「為什麼早自習不能滑手機看報紙?」「為什麼上課不能看別的書,你上的課我已經懂了啊!」很多時候老師根本答不出來或無法回答。
其實,若從學生本位的觀點出發,學生本就該有一定程度能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不是像進監牢般受到無止境的約束。
承認吧!我們其實害怕學生思考,我們期望的「好學生」是服從、是順從。
★本文經寶瓶文化出版授權,摘自《向高牆說不》。
權利是與生俱來的,
使用權利的能力,則要靠教育啟發!
「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村上春樹
制度的不公不義、荒謬的歧視言論、貧窮的階級複製……
◎ 徒有思想僵化的教育體制,學生的未來在哪裡?
◎ 窮人難以翻身,注定淪為階級複製下的犧牲品?
◎ 憑什麼同志的幸福權利,掌握在他人手裡?
◎ 性別歧視引來仇恨與絕望,是誰讓憾事一再發生?
◎ 別抹殺他們的教育熱忱,把勞動尊嚴還給教師們!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唸」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