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雜誌/秋刀魚藝術中心 在沙漠中開出一朵花

【撰文/楊欽亮 攝影/張聖奕】

從內湖堤頂大道轉進基湖路一會兒,就瞧見那隻嬉遊在小葉欖仁樹下飄流木造的秋刀魚了。這隻魚是藝術品,是創作它的藝術家黃敏俊和太太廖苑如經營的畫廊大門上框,也是男主人年少時家裡餐桌上溫暖而美味的記憶,和堤頂大道上那些如群魚飛竄的車潮呼應,趣味極了。

秋刀魚,是大直重劃區這個城市新聚落裡的第一家畫廊。「14年前搬來時,門前堤頂大道的車呼嘯來呼嘯去,店面卻都空著,一間都做不起來。開張後有位銀行經理常來光顧,他說,你真勇敢,我來買畫,純粹只是不希望有天你們倒了!」

如今,大直和內湖已經是全台數一數二的畫廊聚落,耿、亞洲、尊彩、索卡等實力雄厚的畫廊都要爭先插旗,房租一季數價,你如何想像得出當年這對夫妻落腳開荒時的蕭條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畫耶穌就像畫自畫像的黃敏俊,有張深遂且立體的臉。他穿著俐落又時尚,和油畫刀下的大筆觸形成強烈對比,那些色塊燒得炙烈,彷彿能把圖上的魚烹出鮮味。我聞香覓去,在畫冊裡找到了更多條秋刀魚,路邊的、等待的、茶壺邊的,或晚餐餐桌上的。哪來這麼多秋刀魚的故事呢?

「直到國高中時期,我家的環境都不好。媽媽喜歡吃魚,捨不得買太貴的,只能選秋刀魚。」父母親是鹿港人,移居台北後落腳在同鄉最多的萬華一帶,小小的透天厝裡廚房小小的,廁所小小的,一家人擠在一起也幸福無比。三歲起,黃敏俊就畫起超齡的作品。「我的透視概念很好,三歲就能畫有立體感的車子和房子。」他說:「家裡小,這麼畫才能滿足我的想像。」

三歲就能畫立體的房子 退伍後室內設計嶄頭角

萬華國中畢業前黃敏俊拿了一個國際繪畫比賽金牌,可以保送新竹師專或復興美工,二選一,答案似乎簡單,他卻挑了不同的答案。「我期望自由地創作,不想當老師,於是選了復興,爸媽很不諒解,氣得不想理我。於是,連復興也沒去念,我就先去打工了。」後來,爸媽妥協了,但是復興美工入學考試已經開始,幸好透過美術啟蒙老師陳舉海舉薦,他還是直接報到了。

復興美工時代的黃敏俊成績非常好,高一和高二都是全校第一名,但是遇到在復興美工任課的客籍知名畫家潘朝森後,他跨進了另一個次元。「他說我的水彩技巧很好,但技巧不該是我唯一追求的東西。」受到潘朝森啟發後,才高二的黃敏俊一面畫畢業年鑑要的那一套應付學校,一面畫起有藝術性的作品。他說:「十八歲那年,我幫自己訂了『35歲起當專職畫家』的目標。」

十八歲立定的人生方向 從沒有過開畫廊的念頭

退伍後,黃敏俊開了家秋刀魚室內設計公司接案子,業績非常好,大直「帝景水花園」等豪宅主人都是他的客戶,年收入常常有4、500萬元之譜。「我把自己的時間壓縮到極限,希望趕緊賺到一筆錢,這樣的話,將來就算十年沒賣畫也能繼續畫。」

黃敏俊和廖苑如很年輕時就認識了,那時,他是她高中三年期間校外美術班的素描老師。她說:「我那時想做設計,但做設計也要有一些素描和水彩基礎。」兩人一見鍾情,從師生關係進展為情人關係,在台灣藝術界交遊甚廣的黃子佼曾經形容:「廖苑如是情竇初開就遇上了真命天子。」

其實反過來說,真命天子遇上的也是真命天女,這個結合,改變了黃敏俊的生命。

結婚後,男人做室內設計,女人做平面設計,在黃敏俊18歲就立定的人生方向裡並沒有「開畫廊」這一項,綁在平面設計公司裡的廖苑如就更不用說了。黃敏俊32歲那年把室內設計公司收掉,先把人生目標裡「當專職畫家」的願望實現了。他專心地到戶外寫生,並完成一本闡釋自己色彩觀的著作,相反的,廖苑如卻發現自己被平面設計這行無暝無日生理與心理的折磨困縛了。她說: 「連我的主管都日夜顛倒,白天都在熬中藥顧肝,我發現那不是可做一輩子的工作。」廖苑如的父親於是說,「不如,你們就開個畫廊吧!」

岳父是最重要的貴人 擔起關鍵鐵三角的一環

畫廊要開容易,要養卻難,要有人脈,要懂經營,要理金流,都不是兩人擅長的。「擔心賣畫不容易回收,營運初期那五年我們兼賣咖啡和簡餐。的確,也有內科人吃飯又買畫的,但畢竟是少數,加上發現兩個生意互相干擾,五年後就把餐飲收了。」畫廊開張是2003年的事,剛好撞上SARS,真會挑時間!黃敏俊說,「我們準備了一筆錢,想說用完再打算,哪知選了個最壞的時機,幸好我們撐過了,當資金只剩六位數時,畫廊也動了起來,接著就一直往上了。」

岳父是他的人生貴人。黃敏俊說:「畫廊開了6年後我岳父開始收藏作品,他資質好,收得很精。我用藝術家的角度去檢視藝術家,苑如用市場的角度,而岳父用藏家的眼光為畫廊把關。」

廖苑如說,秋刀魚不是一個「很市場的畫廊」,作品和畫家「至少是我們認同且喜歡的,自己不喜歡,怎麼去介紹給別人?」簽了經紀約的陳穎和賴慶都是大陸年輕藝術家,也都畢業自培育過張曉剛、羅中立的四川美院。在成都修了7、8年火車後才去報考美院的陳穎,是她在雅昌藝術網上發現的。「他畫了一個冰箱,上頭有一排手機號碼,我們打去,竟聯繫上了。」

林家弘是她在無名小站上發掘的。「那時他才剛剛退伍,為了養自己的創作,只好去便利商店打工。我們先跟他簽一個展覽約,發現他作品好,人品也不錯,展覽後決定和他簽下長期經紀約。」廖苑如說。

營運逾十年 創作被館藏 業界指標成就表現斐然

這些年,黃敏俊和廖苑如帶著簽約的畫家倫敦、釜山、北京到處參展,讓台灣以外的世界認識他們,也是一種測試。「試了後才知道文化差異是什麼,要做什麼調整?」黃敏俊和藝術家間有一種默契,藝術家知道他不會強求自己聽從什麼,而自己想聽點什麼的時候,他又能一擊中的。

很年輕的時候,黃敏俊就在桃園楊梅「陽光山林」買了房子當做畫室,隨著作品越畫越大,他又在觀音買了600多坪土地,蓋了兩百多坪大的三層樓畫室,畫室旁邊就是池塘與農田,隨時隨地都能寫生。有人說,沒有營運超過10年的畫廊不叫畫廊,作品沒有被美術館收藏的畫家沒有氣候。如今,黃敏俊兩項成就都有了,國立台灣美術館購藏了他2件創作,拍賣場上也出現了他的作品。然而回望人生,他最記得的還是那些秋刀魚的味道。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好房網HouseFun》雜誌2017年5月號http://goo.gl/fYKKVi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