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作家林奕含輕生,震驚各界。(圖/翻攝臉書)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26歲才女作家林奕含27日輕生,出版社「游擊文化」隨即轉發家屬聲明,未料引起軒然大波。「游擊文化」9日透過臉書公開道歉,表示當時之所以轉發家屬文章,是為了緩解當下的紛擾與不安,經過深刻檢討後,覺得這種處理方式上並不恰當,忽略出版社本身責任:沒有人可以代替奕含說話。
對於外界質疑「房思琪是不是林奕含」,「游擊文化」則表示這個問題不僅無禮,更有違理解創作者的心意,指在藝術化、美學化的過程中也可能經歷繁複的拆解與變造,單從作品就要拼湊出所謂的真相不只徒勞,作者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創作僅僅被化約為一則誘姦事件,也許人人都想追查、都想聲討,可是房思琪的絕望不只是來自李國華,更包含了遠遠近近的整個社會沒有人能夠站在她的位置。
聲明還指出,「游擊文化」反省得出當初比較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在轉發林奕含父母聲明的當下,就同時加註出版社的立場,是希望提醒一個簡單、卻常心急忘記的基本立場:沒有人可以代替奕含說話。即使是父母、親友或者出版社,也都只能代表各自的聲音。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以下是「游擊文化」聲明全文:
自4/28以來,對於各方的關心,我們有些話想說。尤其是以出版社身分代轉奕含父母聲明一事,經過社內連日的辯論與檢討,是認確有疏失,需要公開道歉與交待。
首先報告當時的處理經過。4/28的凌晨至上午,我們都與奕含親友持續聯繫著,同時也不斷重新檢視過往與奕含本人的互動紀錄,確保所有將來的相關事宜能最大程度符合她的意願、以及出版當時的承諾。奕含父母在溝通協調的過程中決定自行發出聲明,或許因心情過於慌亂而措辭不夠精確、訊息流散,致使網友爭相質疑來源的真實性。是以我們決定出面代轉,擔任證實消息來源的統一窗口,承接奕含父母與大眾之間的對話需求。也在後續與奕含父母的溝通過程中,重新站在出版社的位置發出聲明,協助澄清歧義,並且應對媒體記者朋友的詢問。
我們轉發父母聲明的原意,是為了緩解當下的紛擾與不安。但經過數日的內部檢討,我們深知當時的決定和處理方式並不完備,第一時間確實忽略了出版社本身的責任與主體性。
我們反省當初比較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在轉發奕含父母聲明的當下,就同時加註出版社的立場。這樣的註記不是教條式的警語,也並非因為受到政府機關警告、壓抑家屬的聲音,而是希望提醒一個簡單、卻常心急忘記的基本立場:沒有人可以代替奕含說話。即使是父母、親友或者出版社,也都只能代表各自的聲音──我們確實無法置身事外,但我們的發言更應該強調每個角色位置本身的侷限性。就算有些事曾經與本人密切且慎重地討論過,這也已經永遠停留在過去的、我們所認知的奕含。我們對自己的期許是,仍然以出版社對作家的承諾、及實際互動中其本人表達過之意願作為第一考量,也盡力照顧家人與親密之人的心情。
從出版社的位置,我們特別想說:關於「房思琪是不是林奕含」、關於作品內容與作者經歷之間的對應關係,這個問題不僅無禮,更有違理解創作者的心意。即使是「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故事,在藝術化、美學化的過程中也可能經歷繁複的拆解與變造,單從作品就要拼湊出所謂的真相不只徒勞,作者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創作僅僅被化約為一則誘姦事件。
對於慘劇,也許人人都想追查、都想聲討。可是房思琪的絕望不只是來自李國華,更包含了遠遠近近的整個社會沒有人能夠站在她的位置。每個人的想像力和同理心都有其極限,不要放棄理解與感受,但擅自解讀、認定他人痛苦的形狀,只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下的心安理得。
作者堅持書寫並出版這本小說,乃是基於「使這個慘絕人寰的故事被看見」的強烈期望;而「被看見」,對奕含來說的意義更是基於文學形式上的。當初決定一起出版,確實經過與作者反覆的討論與釐清。她並不害怕可能誘發獵奇的窺伺眼光,但也絕不想要讀者把作品當成按圖索驥的八卦指引。這份出版希望能用一種更溫柔的可能接待她,因此,比起一本書的呈現究竟該用多少價錢衡量、換取,我們一直更在意的都是《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所工筆細寫的:有人的痛苦無法和解──相信買書的人也是如此在意。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責任編輯/張蘊方
▼林奕含的遺作《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圖/翻攝自《游擊文化》臉書)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