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我們是半媽半X人!別將媽媽弱化成配件 孩子表現非專案KPI


▲康乃馨示意照。(圖/記者林世文攝)

文/蘇怡和

母親節剛過,打從四月開始,就看到商場裡各種康乃馨主題的慶賀,透過感性訴求行銷各種產品,但沒有一個能打動身為母親的我。

當了母親後,對母親節是五味雜陳。

母親是一個很特殊的身分,所有人都接觸過,即便不是自己的母親,也一定在生命中經驗過各種母親,或許是書籍上、戲劇裡、廣告中的母親,這些母親集體出一種形象,一種完美母親該有的面貌,許多人都以為自己熟悉母親,然而,我卻是到當了母親後,才發現自己對「母親」的概念,如霧如雲。

如果把母親視為一種職業、一個worker,那麼或許比較容易理解,母親只是具備媽媽身分的女性,她依然有各種樣貌和角色、有各自的理想興趣與行事風格、她們的專業並非一致的化約為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名字並非某某媽咪、KPI不應是日產量ml數、孩子的表現不是專案達成率的指標...


▲媽媽並非孩子長大的配件。(圖/記者季相儒攝)

「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句話說的寫實卻也弔詭,為何要活了數十年才體會父母的心境、未孕育下一代者就不易理解爸媽了嗎?這句話其實透露了社會長期以來弱化了父母親身而為人的價值,而讓媽媽成為一種配件,孩子長大的配件,這樣的描述下,孩子似乎總理所當然地浸盈在親情的恩澤中,直到有天成為父母,才恍然大悟。

前陣子在書店看到一本繪本─《有時母親,有時自己》,書名簡短的八個字,道盡女性在當母親後,是可以保有自我實踐的基本需求,自我安慰時,可以說我們可是現在最夯的「半媽半X人」,這是打氣,也是包容,唯有身歷其中的人,才知道走在這條路上的猶豫和不安,還有不時乍現的甜蜜。

★蘇怡和,長期關注飲食、教育、人文與環境議題,有了孩子後,與志同道合的沛喜志業親子工作坊一同工作,持續找尋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節奏;歡迎加入「沛喜志業親子工作坊」粉絲團。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today東森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唸」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