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憲義叛逃赴美29年。(圖/遠足文化提供)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曾在1988年積極發展第1枚核彈,卻遭前中科院核研所副所長張憲義背叛、將資料交給美國,導致核武計畫被迫中止。張憲義近日接受BBC專訪,表示對此並不後悔,因為只有叛國才能救國,「假如讓我重新再來,我仍然會這樣做」。
張憲義透過《BBC》專訪指出,當時台灣因總統蔣經國病危,政局處於不明朗狀態;美國認為屬於鷹派的郝柏村將會成為下任總統,擔心兩岸都會擁有核武,以和平為由希望張憲義能制止台灣核武計劃。他還提到,自1986年蘇聯發生車諾比事件後,就開始懷疑台灣到底應不應該擁有核武,「這(美國)與我想法很相似,不過我答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很努力地讓我放心,他們會保證我的安全」。
張妻(洪美鳳)與三個子女1988年春節前夕以觀光為由赴日,他則是拿著美國中央情報局提供的新加坡護照,到日本與妻兒會合,再轉機抵美國,宣佈請求政治庇護。台灣只差一兩年就能完成發展核彈,卻遭美國成功施壓,在強烈要求下,當時不只反應器,所有用來提煉核武原料的燃料棒也準備一併運回美國。
張憲義對直到2013年正式退休,才出版《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一書,揭開台灣核武發展史。他表示,不願看到有心人士持有核武後,造成國內紛擾、衝擊台美關係,雖然背叛這塊土地與人民,但是從不後悔,唯一遺憾的是無法見到父母最後一面。還說:「如果重新來過,我會再做一次」。
▼張憲義與子女的全家福。(圖/遠足文化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