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機場填海造陸 中國「吹填」僅花10個月!

2017年05月30日 12:27

▲馬爾地夫共和國(Maldives),通稱馬爾地夫,位於斯里蘭卡及印度西南偏南對出的印度洋水域約500公里處。(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以下皆同。)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馬爾地夫被譽為「最美麗的海島國家之一」,每年吸引超過100萬人的遊客,但門戶機場「納西爾國際機場」年吞吐量僅為400萬人次,若想提升旅遊業,就得先進行機場升級。為了改善機場接待能力,中國提供資金進行改擴工程,把在南海島礁的「吹填」大法搬到此處,從2016年7月開工的填海已於5月基本結束,大小相當於2個半昆明湖,整體工程預計在2018年年中完成。

據報導,因為馬爾地夫的國際機場年年吞吐量僅為400萬人次,機場跑道僅可起降中型客機,若要讓觀光產業升級,前提便是升級機場。自去年7月開工以來,許多遊客已經注意到納西爾國際機場的新變化,例如機場旁的大陸上,有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英文簡稱的「BUCG」四個字母,加上推土機、挖土機和抽沙船來回穿梭,格外引人注目。

報導顯示,作為「一帶一路」沿線上的重要國家,馬爾地夫處於印度洋要道,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北京城建國際事業部副總經理羅偉認為,該項目是投融資加設計施工一體化工程,中國進出口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由許多種類施工組成。很多施工內容不僅是城建集團的「第一次」,也是中國建築企業的「第一次」。

報導提到,為了不影響正常起降秩序,項目每天凌晨12點至6時施工。由於土地基本上已全用作機場建設,只能先使用部分未來遠機位停機坪建設用地作為臨時場地,後期再行搬遷,更不用說當地物資匱乏,幾乎所有的建築、生活材料都需要從周邊採購及進口。

報導稱,但種種困難沒有阻擋中國的速度,到2017年5月填海基本結束,項目部完成了約540萬立方公尺的填方量,相當於2個半昆明湖大小,更在2個月內搭建完成一座容納800人生活的高質量營地。該項目涉及多項技術標準,除機場飛行區按照國際民航組織的規範和標準設計、建造與驗收外,所有建築都得按照中國的規範進行。羅偉表示,「這是中國標準首次應用在國際機場舞台上。」

擴建後的機場不僅能起降大型客機,以及有效提升運輸接待能力,還可以給當地帶來總額超過47億美元的淨收益。另外該建設項目會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帶來約9000個就業機會,建成後為當地旅遊相關產業創造約7.5萬個就業機會,就業率增加20%。馬爾地夫總統雅門表示,機場改擴建工程將成為馬中2國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標誌性項目。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