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購物狂嗎? 精神科醫師:小心是憂鬱症造成

2017年05月30日 10:40

▲衛福部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胡銘傳指出,購物狂多來自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衛福部台南醫院精神科醫師胡銘傳指出,強迫性購物或俗稱「購物狂」,盛行率約為2至8%,而其中95%為女性,患者肆無忌憚購買自身經濟無法負擔及並不需要的物品,極易造成負債問題、法律糾紛、家庭失和及社會問題,近年來已逐漸引起大眾注意,購物狂多來自憂鬱症、躁鬱症患者,因情緒低落問題,為讓自己心情好轉、重拾自信等,藉由購物過程滿足情緒。

胡銘傳醫師舉案例說明指出,1名29歲的李先生,10年前開始嚴重型憂鬱症發作,因憂鬱症狀曾入院3次接受治療,2年前症狀緩解,月入2萬元的雜誌社工作,尚能維持職業功能,當時受朋友慫恿向銀行貸款20萬元購買軟式飛鏢機,認為等該項活動成為奧運會之正式項目後,能夠增值而獲取暴利,但事後未能如願,在負債無法償還下,情緒再度低落,持續門診追蹤。

今年2月患者再度出現花錢不知節制,大量購買遠超過自身經濟能力可負擔之物品,無法克制,例如個案認為某些絕版古典音樂CD有可能增值,因此購買單片5百元的CD多達20多片。此外,對於喜歡之衣物,雖價格高達數萬元,亦在無法克制的狀況下刷卡購買,事後十分後悔,心情低落,因重度憂鬱症引發強迫性購物而住院治療,在使用抗憂鬱藥物以及認知心理治療後,憂鬱症狀及購物慾皆已改善,目前持續門診治療中。

胡銘傳醫師說,許多研究發現,強迫性購買常發生於患者負面情緒時所產生的衝動,購買超過自己能力所能負擔之物品,該物品往往並非所需,而購物後即產生罪惡感、愧疚、迷惘或心情低落;此疾患常發生於女性、物質主義者及低自尊者。雖病因不詳,但可能與生物、心理及社會因素相關聯,例如神經傳遞物質之異常、幼年時期之物慾經驗、低自尊心、過度物質主義、完美主義或社會風氣之趨使等。

▲強迫性購物患者,女性購買的物品多是衣服、化妝品、珠寶類居多,男性則以科技性產品,如3C、汽車等等居多。(圖/記者林悅攝)

強迫性購物患者,其中95%為女性,女性購買的物品多是衣服、化妝品、珠寶類居多,男性則以科技性產品,如3C、汽車等等居多。強迫性購物常常合併其他的精神科疾患,千萬不要一見到瘋狂購物的人就斷定是躁鬱症發作,有許多購物狂的人合併的是憂鬱症或焦慮症。治療方面,強迫性購物的治療方式分為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劑為主,尤其是「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對某些強迫性購物有控制效果;除藥物之外,認知行為治療亦具有療效。

強迫性購物可以下列行為規範來幫助於克服購物衝動,減少消費行為:一、將自己想買的物品以紙筆詳細列出,註明每項物品的材質、規格、價錢,並分析該物品是自己「想要的」、「需要的」或「絕對需要的」。通常一個人想要的東西很多,但需要的東西很少,絕對不可或缺的更少。二、要詳細考慮自己是否已有相同或類似的物品,以免重複購買的情形發生。三、避免在百貨公司或商場特價、週年慶等時段去逛街,如果非去不可,則攜帶少量現金,並避免支票或信用卡隨身。如果無法自制,可將全部信用卡交給家人,或予以剪斷停辦。

四、讓家人或親近的朋友知道你有購物狂的行為,逛街時如果有購物衝動,可立刻聯絡家人或好友,與他們商量,請他們提供意見。五、培養有意義的興趣、嗜好,轉移注意力,如看書、運動、聽音樂。

胡銘傳醫師說,強迫性購物成因複雜,除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發作外,也有大腦血清素等腦部荷爾蒙失調及個人、家庭、社會等諸多因素造成,民眾如有情緒或精神上的困擾,可求助精神科專科醫師,幫助您解決身心的問題。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