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藥學生課堂培養的果蠅。(圖/翻攝嘉藥官網,下同)
記者盧映慈/台北報導
生物實驗中的「白老鼠」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身為被「研究透徹」的模式生物,幫助人類解開不少遺傳密碼,但老鼠養成困難,近年生物界已經開始推動新的「模式生物」,嘉南藥理大學就率先將「果蠅」與「斑馬魚」加入生物課,用創新思維讓學生從小生物中「感受生命」。
嘉藥副校長王嘉駿曾與美國航太總署NASA合作,進行「太空製藥」的研究,當時用斑馬魚做為模式生物,分離比一般的臨床更高的真菌毒性;生科系在這樣的規劃基礎下推動「教學創新實驗」,讓學生動腦捕捉果蠅,學習辨識雌雄、觀察果蠅生活史,並進行遺傳性狀雜交的研究,同時也針對斑馬魚檢視交配後的胚胎發育,從中認識生物遺傳。
▲學生將斑馬魚胚胎放到培養皿觀察。
生科系主任吳明娟表示,生物機制很複雜,許多研究如幹細胞、再生醫學、基因遺傳等級病,都必須透過模式生物來找答案,果蠅跟斑馬魚的優點是,生命週期短、培養成本低,實驗準確度也高,相當適合用在課程當中;學生們著迷在每週4小時的觀察中,透過顯微鏡了解胚胎與遺傳的變化。邱眉琇同學表示,從觀察中可以發現,雌蠅生命力優於雄蠅,每次產800顆卵,讓人覺得「生命的奧妙真的值得珍惜」。
果蠅專家郭玫君老師指出,6成的人類疾病能在果蠅基因體上找到同源基因,目前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等遺傳疾病都可以轉殖到果蠅身上探討,最重要的是果蠅只有4對染色體,遺傳操作容易,更可以作為測試新藥的前導研究;專攻斑馬魚的陳玟雅老師則表示,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85%,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抗癌等藥物研發方面,斑馬魚有其無可取代的優勢,透過大一生物課,也讓學生能盡快在生物研究領域新藥研發上發揮所學。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