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夯跨界!陽明大學X中研院 共創跨領域生醫人才

2017年06月1日 11:20

▲陽明大學攜手中研院,培育新世代跨領域生醫人才。(採訪撰稿/記者黃稜涵;攝影剪輯/記者謝婷婷)

▲陽明大學攜手中研院,培育新世代跨領域科學人才。(圖/記者謝婷婷攝)

記者黃稜涵/採訪報導

「人文講座」在台灣的高等教育中逐漸成為趨勢,陽明大學更首開先例,自2014年起,與中研院攜手推動一系列的人文通識課程,讓學生得以用人文的角度去思考生醫科學與人類社會的關聯性。日前,雙方共同舉辦成果展,當學生談起修讀人文課程的心得時,言語中的雀躍感顯露無疑,顛覆了大眾對於生醫領域學生的冰冷印象。

「剛開始對於中研院的課沒有太多想法,後來才藉由討論課體驗到各領域在思維上的不同。」至今已修畢10門人文課程的醫工系三年級學生王政憲有感地說,「因為助教大多來自不同專業,每一堂討論課就像是透過不同的色片去審視周圍的世界,當學到越多知識,就會越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但這樣想法卻成為我不斷嘗試、探索的動力。」

本身就非常喜歡思考、目前就讀陽明大學醫學系二年級的高家祥表示,小班制的討論課會有很多人舉手發言跟互相討論,一般大堂課上很難有機會體驗到這樣的教學形態。「人文講座給予我的影響或許不是立即的,但是它會留在我的生命歷程中,變成一個終生可以運用的素材。就現階段來說,討論課只是一個形式,最重要的是在溝通中激盪出更多元的觀點。」

▲醫工系三年級王政憲,修畢10門人文講座課程,學習用不同的色片去審視周圍的世界。(圖/記者謝婷婷攝)

陽明大學與中研院攜手推動「人文講座」,提供經濟、歷史、科技、藝術、哲學、倫理等六大領域的通識課程,以小班制的上課方式,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平均每15~16名學生就會有一名助教協助,充分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開辦至今,成果豐碩,已完成36門課,總修課人數達1000名。

▲為了拉近教學者與學生的距離,由一名助教帶領約15名學生進行討論課。(圖/陽明大學提供)

中央研究彭小妍院研究員表示,將「人文講座」教學場域移到充滿學術氣息的中研院,並在課程設計上採取「講座授課」與「分組討論」雙軌並行的方式,不僅拉近教學者與學生的距離,也提供知識交流的平台,在過程中鼓勵學生走出自己的舒適圈,精進自我表達與溝通協調能力,使他們更能掌握社會脈動,讓所學所見與世界接軌。

▲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彭小妍,希望透過與陽明大學的合作課程拋磚引玉,將人文素養紮根大學教育。(圖/記者謝婷婷攝)

以醫學教育為主的陽明大學,成為國內第一所與中研院合作人文課程的大學,擔任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鄭凱元認為,陽明大學的學生有深厚的科學思維,中研院的人文教育加入後,在文學、歷史、經濟的領域都讓學生視野擴充許多,並期許陽明的學生不只具備醫學專業,更能將人文帶進醫療領域,以一個溫暖且能體恤他人的心,對社會和國家有更深遠的貢獻。

▲陽明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院長鄭凱元,認為人文課程讓學生在視野上擴充許多。(圖/記者謝婷婷攝)

另外,鄭院長也提到,陽明大學作為一個人文教育的推動者,希望吸引更多醫學大學一同參與,預計從今年9月起,臺北醫學大學及國防醫學院學生也會加入「人文講座」,盼藉此讓生醫領域的學生們進行更深厚的交流,為醫療產業注入人文的暖流。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