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尹衍樑的春天還沒來

2017年06月6日 00:10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這幾年事業失利,近日傳出南山人壽面臨匯損、資本適足率不足等問題。(圖/路透社)

今年6月,是台灣上市、櫃公司股東會熱鬧的季節,但有過半保險公司無法配發現金股利。台灣富比士富豪排名第六的尹衍樑,也一樣笑不出來,因為潤泰集團內高獲利的上市公司,如潤泰新、潤泰全,以及受邀投資南山人壽的寶成公司,從去年起就因持續受到南山人壽財報的影響,股利都大幅縮水。為此,尹衍樑也面臨內憂外患的窘境:內有南山人壽工會號召員工到股東會抗爭,要求改善南山的財務體質;外患則有相關事業20多萬小股東要求配發現金股利的不斷炮轟聲。這種内外相煎的情境,加上近年發展的新事業出現諸多挫折,相信一向意氣煥發的尹衍樑,心中應該充滿鬱卒和怨嘆!

力拚南山人壽風波不斷

2011年,尹衍樑集資639億元入主南山人壽後,積極增資又進行資産調整,大賣長期債券衝高獲利,贏得連續3年獲利的佳績,雖然風光,但也引來金管會的關心,深怕他會藉由股票上市出脫南山持股,達到獲利了結的「不正目的」。不過,南山的海外債券等資産配置,占總資產3.6兆中的2兆之多,如果美元利率稍有回升,或是台幣升值都會產生巨額的帳面損失。即使南山手上的美元資產並未出售,但每年年底在財務報表上,仍需提列未實現的損益。

南山人壽在2016年雖衝高到260億元的獲利水準,但「備供出售」的金融資産卻有491億元的「未實現之損失」。不過,南山仍有635億元的特別公積金,足以承受這些損失,顯然不會出現財務危機。然而,南山人壽就像台灣其他大型保險公司一樣,保單的資金成本仍然高於投資的報酬率(簡稱「利差損」),加上今年初以來台幣持續升值,南山人壽承受的匯兌損失劇增。目前主管機關對於南山仍然存有憂慮,也不是沒有道理。

保險業是個高度管制的行業,在這種狀況下除了股票股利外,南山今年想配發任何現金股利,本就是個超高難度的目標。雖然南山營業方面的指標多已達標,而且在這一年內也發行了320億元的次順位公司債來強化清償能力,但金管會鑑於南山仍有存有「利差損」,未來還是有不可預知的風險存在,也因此今年仍不准南山人壽配發現金股利。

現階段南山不能單獨拚上市,也不能併購兆豐金和中信金來變形上市,又不准發放現金股利投資南山的財務負擔。無論尹衍樑心中有多麼的不滿,也只能吞下這口鳥氣了!

台灣保險風險指數全球最高

經營保險業説起來很簡單,就是保險公司拿保費收入去投資的報酬率(包括未實現的損益)要高於保單(預定)的資金成本,但在資本市場波動大時,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目前不僅是台幣走入了低利率時代,就連國際金融市場的美金利率,也處在200年來的最低水準了。

▲2011年,尹衍樑以639億元買下南山,當時承諾金管會「10年不會出售南山股權」。(圖/路透社)

低利率的經濟環境大幅提高了保險業的經營風險,因為市場利率(和投資報酬率)不斷走低時,壽險公司先前賣出去保單所承諾的(預定)利率,就會高於市場利率。換句話說,台灣目前很多壽險公司保單收入的資金成本,已經高於保費轉投資的報酬率,而出現所謂的「利差損」,財務狀況和清償能力都會跟著衰退。

當保險公司出現「利差損」時候,也代表著這家保險公司可能無法承受所有保單的責任。與前者相反的情況就是「利差益」,當然代表保險公司的財務體質較佳。2017年,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研究報告就指出,台灣保險業的「風險指數」為全球最高。在2016年台灣資產逾兆的壽險公司裡,只有中國人壽仍保有「利差益」,而能配發現金股利;其他中、大型壽險公司,包括國泰、富邦、南山、新光、台灣人壽、中華郵政壽險部等,仍存在著不小的「利差損」。

限發現金股利尹衍樑苦酒滿杯

為避免保險業在低利率環境中出現財務危機,進而造成系統性的金融風暴,金管早在2013年就公告保險業配發現金股利需事先申請核准。配發現金股利的門檻,大致是要求保險公司的風險資本適足率(RBC)需達到250%以上,而且沒有重大違反法令的情事,法定盈餘公積也必需夠高,具足了清償能力,才能向金管會申請配發現金股利。

南山人壽的RBC在尹衍樑的努力之下,這幾年已有長足進步,去年底才剛跨過250%的門檻。但南山仍需繼續努力,提升到300%以上,才可能成為金管會眼中的優等生。因此,就算南山人壽很想發放現金股利,但依規定就一定要經金管會核淮,所以尹衍樑有再大的本事也無可奈何!

其實早在4年前,金管會就祭出了現金股利的緊箍咒,但也相對無奈,因為大型壽險公司動不動就有數百萬保戶,就連南山也有400萬名,一旦出了問題,就會出現大規模的退保風暴,類似銀行被擠兌一樣現金瞬間被提光,無論多大的保險公司,能不倒閉才怪!這也不是區區200億元的保險安定基金所能扛得起來。尤其保險公司一旦倒閉,最後還是要動用社會大眾的稅金來處理後事……

一般國際上都有規定保險公司的RBC必需達200%以上的最低標準,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要達250%以上才能申請配發現金股利的門檻並不過分。其目的就是不希望大股東只顧短線利益,急著拿錢回家。因為唯有留住股東的錢,才能強化財務體質,提高保險公司的清償能力。

除了「利差損」的風險之外,保險業另一個比較重大的經營風險,就是來自海外投資所帶來的匯兌損益。保險公司投資海外資産比例愈高時,匯率變化所造成的損益也就愈大。今年以來台幣陸績升值,壽險業就跟著發生巨額未實現的兌換損失(匯兌損失),而且目前壽險公司用來對抗匯率變動的「外匯變動準備金」,也降至新低水準,甚至到了必需加碼的地歩了。

2017年初至4月底,台幣已經升値了7%,全體保險業的匯兌損失高達844億元,南山人壽也不例外,高居前5名,今年還有可能追加外匯變動準備金,導致財報上已實現匯兌損失。這個問題表面上雖很嚴重,但匯兌滙失會隨著匯率變化起起落落,不到年底結算無法曉得真章。

一味追求短期獲利恐陷財務困境

低利率時代,美元公債也不過才年付一、二個百分點的利息,但短期內匯率的漲跌幅,就常超過這個幅度,造成帳面上的匯兌損失。事實上,保險公司只要持有美元資產,即使沒有任何買賣,也隨時會發生一些「兌換損益」,一旦保險公司成立「外匯變動準備金」,提撥相當金額就會產生類似平衡基金的功能,也會產生匯率上避險的作用。這種操作方式長期下來,保險公司海外投資的帳面成果,反而比較不會受到短期匯率變動的影響,因為匯率總有起有落,損益就可以相互沖銷。

▲美國國際集團(AIG)2008年受金融海嘯影響傳出財務危機,重創國際金融市場。(圖/視覺中國CFP)

若以長期投資來看,除非台灣經濟出現重大改變,否則這些短期的匯率變動造成帳面上短暫的損益變化並不需大驚小怪,因為台幣升值時,保險公司的帳面就會出現匯兌損失;反之,台幣眨值則有匯兌收益,長期平均下來匯兌損益的規模就會小很多。

所以在低利率時代,保險業的經營者和投資者都必需具有持久而穏健的投資心態,才可能走得可長可久。如果保險業的經營者受制於股東的壓力,只是一意追求短期的獲利和現金股利發放的多寡,就不願強化財務體質,也不願提升清償能力。將來一旦遭遇稍大的風浪,很有可能就會立即陷入財務困境,甚至一跌不起。

以曾排名全球第18大的企業美國國際集團(AIG)為例,誰會想到這個全球頂尖的保險機構不過因貪圖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微薄利益,卻在2008年被金融海嘯所牽連,以致於流動資金不足。規模大若帝國的AIG,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就淪落到破產的境地,隨即被美國政府強制收購,並進行整頓。

保險業的經營者和股東隨時都要以AIG為鑑!很多台灣保險事業的股東,包括尹衍樑頭痛的小股東,在這幾年也許都享受不到現金股利,但公司體質若能持續改善,未來的股價和可分配的現金股利,還是會包含了現在與過去努力的成果,不會跑掉的。

同甘共苦等待春燕來臨

低利率但高風險的保險市場環境中,大、小股東更應攜手合作渡過難關。不過,目前我們最擔心的,是少數保險業的經營者在此時反而以提高RBC為由,經由發行高利率次順位公司債的管道,將龐大的血汗錢輸送到一些特定人士手上。這種變相掏空公司的行為,其實已經傷害一般小股東的權益,怎可能再要求他們不要起鬨呢?

有些不能分配現金股利的保險公司,公司派就利用洽特定人頭的方式,拿到大量高利率的次順位債券,再向銀行低利貸款。藉由這樣的手法,經營的大股東幾乎不必付出任何代價,就能賺到巨額的利差,但是一般的小股東卻只能繼續熬熬待哺,等待春燕的來臨。

如果保險公司不能達到配發現金股利的門檻,那也該在發行高利率的次順位公司債時,斷然捨棄特定人洽購的陋習,讓一般小股東也能分享這些高利率的果實,小股東的反彈聲自然會少了許多,因為小股東會感受到公司派同甘共苦的誠意。

好文推薦

林忠正/低率時代,跟著巴菲特投資理財

林忠正/台灣投資客勝過巴菲特

林忠正/台灣人將被迫吃素?

林忠正/人民幣能打敗美元嗎?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曾任立委、金管會委員、民進黨副秘書長、及中研院、台大教授。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