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東南門址示意圖。(圖/翻攝自中新網)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山西考古研究所9日表示,襄汾陶寺遺址經過5年的挖掘與考證,發現現存中國最古老的宮城,距今約4300年至4000年之間,將成為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重要指標。
據悉,陶寺遺址位於山西臨汾市襄汾縣城東北附近的陶寺鎮,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由北牆、東牆、南牆、西牆組成,城垣地上部分已不存在,僅剩餘地下基礎部分。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隊領隊高江濤表示,考古學者於2017年開始開始發掘宮城東南拐角,研究發現,陶寺宮城遺址基本完整,自成體系,結構嚴謹,具有突出的防禦性質,「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宮城」。
高江濤指出,宮城實際上就是古代階級劃分的重要標誌,起著皇室與普通百姓生活區域分隔的作用。陶寺宮城的發現,使得陶寺「城郭之製」完備,陶寺很可能是中國古代重要都城制度的最初形態。
據《中新網》報導,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早在2015年就曾對外宣布,陶寺遺址是最早的「中國」,經過近40年的發掘後,顯示出陶寺遺址就是中國史前時代中,功能區劃最完備的都城,由王宮,外郭城、下層貴族居住區,倉儲區,王族墓地(王陵),觀像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業作坊區、庶民居住區構成,興建與使用時代距今4300至4000年左右。
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長白雲翔先前曾表示,根據文獻提供的線索和現階段考古成果,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陶寺遺址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國都。」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長王巍則說,「陶寺遺址的發掘是中國考古學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和里程碑,為中原地區文明進程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支點。」
▼宮城東南角門。(圖/翻攝自中新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