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贊成他的,稱他環保導演;反對他的,批評他只有煽情,不談結構凶手。在這2種極端之外,齊柏林更像是荷索電影裡偏執的狂人,像是離群索居、把動物當親人的灰熊人,也像是死裡逃生總是要飛的戰俘。齊柏林拍片一開始只是單純一股瘋狂的熱情,自費上百萬元飛上天、幾度空中驚魂都阻止不了他。未成名之前,問他耗盡心力拍照是為了什麼?他答:「沒幹嘛,底片就只是放在防潮箱而已。」47歲,他提早退休籌拍《看見台灣》,眾人笑他作夢近乎瘋顛。他不計成本、與死搏命,只為站在空中用另一個角度,看見台灣。
死亡總是離他這麼近,我和導演齊柏林2013年見面時,他談起死裡逃生的經驗,口吻像是少年從鬼屋探險歸來的興奮感,「才剛到大武山,被風吹得晃來晃去,一路被吹到太麻里溪口,飛行員的額頭全是汗…」譬如拍玉山,「作業完要走了,飛機被抬到幾乎垂直的角度,飛行員大叫,我嚇死了,什麼阿彌陀佛、耶穌基督都一直念…,每次發生這種事,我也不敢跟家人講,會連續好幾天不敢再飛。」
為了方便拍照,直升機的機門通常不關,機身傾斜45度,齊柏林從機門探出身,僅靠一條安全帶拉住身子。有次下了飛機,他才發現,剛剛在機上,他從頭到尾都忘了綁安全帶,那次飛行,稍有顛簸必生慘劇,「我真的是命大!」說完,他還笑了幾聲。命運曾待他何其寬厚,令他多次從死神的指縫裡逃過,只可惜這次他沒能脫身。
其實,齊柏林怕高,連雲霄飛車、海盜船都不敢搭,卻能飛上高空,我問他如何面對死亡的恐懼,他邊忙著手邊的工作邊說:「我們的直升機常在廟或靈骨塔前的空地降落,每次停下來,我都會跟神明『說說話』,請祂們保祐。」死亡一事無法認真去想,想多了就會失去飛行的勇氣,於是只能先將一切寄望神明。
見面那年,齊柏林49歲,《看見台灣》正在進行後製,比起死亡,齊柏林更在乎的是體能狀況:「我不知道能拍多久,50歲還能不能拍?以前可以連續拍7個小時,現在只能拍2到4個小時就不行,眼睛也老花了…」身高超過180公分,體重破百,齊柏林坐著的時候,若不小心瞇了眼就像是頭吃飽的熊正在打盹,上百公斤巨熊飛上天,時時刻刻都是肉體的折磨。
早年拍攝平面照片,齊柏林坐在機艙地板,一腳踩在機身外的踏板,百公斤的體重靠背和一腳支撐,「我一下飛機,整個背痠到不行。」他一直擔心,自己再拍沒多少年了,一切就怕來不及,沒想到他的擔心竟成了預言。
原以為死亡是那麼遠,他在辦公室裡,向我介紹那個3000萬元的「大玩具」,那是可以架在飛機上拍攝的專業動態攝影機,當時是全球第168台,「我把房子拿去抵押、所有能借錢的人都借了。」彼時,《看見台灣》未上映,親友說他痴人作夢已近瘋癲了。
- 1964年 生於台北
- 1988年 任雜誌社攝影
- 1990年 任國工局職員
- 1998年 陸續在《大地》雜誌發表作品
- 2011年 離開國工局
- 2013年 《看見台灣》上映,票房約2億元,為台灣史上最賣座紀錄片
- 2017年 《看見台灣Ⅱ》開拍,6月10日拍攝班機在花蓮失事
更多鏡週刊報導
【看見齊柏林】遙控車換泥鰍
【看見齊柏林】雨天爸爸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