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許多家長碰到小孩子「發燒」就緊張失措,甚至擔心高燒不退會燒壞腦子。不過,醫生表示,發燒只是一種病徵,而不是病因本身,導致發燒的原因很多,只有腦膜炎和腦炎等極少數的傳染病才會導致腦部受損,也就是說腦部受損跟體溫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香港的急症科專科醫生鍾浩然曾經撰寫一篇文章並刊登於《明報》,文章內容在探討「發高燒的迷思」。鍾浩然指出,兒童的新陳代謝比成年人高,所以兒童在發燒的時候,無論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體溫一般都會比患上相同疾病的成年人高;因此,在成年人身上較為罕見的39度、40度,對兒童來說卻極為平常。他也強調,體溫和病情的嚴重程度沒有直接關係,發燒40度不表示比39度嚴重。
鍾浩然進一步解釋,發燒只是一種病徵,而不是病因本身,導致發燒的原因很多,包括各種細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各類癌症和藥物過敏等;各種細菌感染都可以引起發燒,而大部分是由可自行痊癒的病毒感染引起,只有腦膜炎和腦炎等極少數的傳染病才會導致腦部受損,造成所謂「發高燒會燒壞腦袋」的錯覺。
不過,鍾浩然說,腦膜炎和腦炎的發病率並不高,如果跟冬季大部分由流感引起的發燒個案,腦膜炎和腦炎的病例數目可謂相形見絀;另外,一旦不幸染上腦膜炎或腦炎,腦部受損的機會就已經大增,跟體溫的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感冒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事實上,衛福部國健署之前也指出,坊間流傳小孩「發燒燒壞腦子」的說法其實是罹患腦炎、腦膜炎等疾病所留下神經後遺症。很多家長遇到小孩發燒就會急著餵退燒藥,國健署則表示,適度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效能,有研究顯示,退燒藥會壓抑身體免疫反應,反而可能延緩疾病康復。
食藥署也說過,發燒是人體啟動免疫反應的表現,並非病因,要吃退燒藥應掌握發燒三階段,若在第二階段「發熱期」,幼童發燒溫度超過38.5° C且有不舒服,可適時給予退燒藥。若持續高燒超過2天、發燒最高溫度及頻率沒有減緩、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要立即回診治療。
【發燒三階段】
第一階段「發冷期」
體溫中樞溫度持續上升,手腳冰冷,甚至出現發抖來產熱。此階段應以保暖為主,不建議進行物理性降溫(如睡冰枕),否則可能延長發冷期。
第二階段「發熱期」
全身逐漸溫熱,可能會伴隨呼吸心跳變快、倦怠等症狀。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可給予物理性降溫,若幼童發燒溫度超過38.5° C且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但退燒藥是為減緩發燒不適感,讓幼童得以充分休息,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
第三階段「散熱期」
開始流汗,體溫逐漸下降,活動力恢復。此階段應適時補充水分,提供飲食補充營養及熱量,適當的保暖、擦汗或替換乾爽的衣物。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