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是台灣解嚴紀念日。(圖/翻攝蘇嘉全臉書)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7月15日是台灣解嚴30週年紀念日,對於那段曾經讓某些人印象深刻甚至無法忘記的歲月,立法院長蘇嘉全除了有感而發地表示,在那個實行黨禁、報禁、從思想到行動都受管制的肅殺年代,憑著一股「台灣人出頭天」的意志,他毅然加入了黨外運動。
蘇嘉全表示,他在1986年接受黨外「公政會」提名,參選縣議員失利,隨後突破黨禁參與民主進步黨的成立,同年底民進黨提名二十二人參選增額國大,共有十一人當選,他是當中最年輕的一位。
也因為如此,那時候蘇嘉全與周清玉、蔡式淵、洪奇昌、張貴木、范振宗、翁金珠、蘇培源、黃昭輝、徐美英、吳哲朗十一人進入了國民大會。
蘇嘉全說,當時國民大會有六百多位老國大,「雖然我們才十一席,但我們發揮強大的監督力量,更不停衝撞政治禁忌,挑戰法統, 一步步加速台灣民主化的改革腳步。」
回首從前,蘇嘉全在臉書上也談到,他從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縣長、部會首長到如今擔任立法院長,這一路走來,有幸見證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回憶過去,他曾眼睜睜看著許多民主前輩遭到迫害與逮捕,清楚記得創黨大會的現場沒有歡欣鼓舞,反而瀰漫著沉重與嚴肅。因為當時還是戒嚴時期,組黨仍是禁忌,統治集團的打壓手段更是從未鬆懈,沒有人知道過了今晚,還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陽。
如今,解嚴30年,台灣也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今天台灣已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段血淚交織的過去,因為它提醒著我們,台灣這塊土地是從多深層的陰霾中,犧牲多少先輩的血汗,才迎來今天的光明。台灣的民主與改革仍然沒有結束,我們的腳步還需要不斷的修正,只有正視歷史的錯誤,國家才會有未來。」
對於未來,蘇嘉全也強調,期待打造一個自由選擇、追求幸福的國度,如果這個夢想可以引導台灣人的未來,「就讓我們團結在民主與自由的信念下」,一起追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