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恐怖走過30年 融於民間的極權、滿布刑場的新店溪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馬場町。(圖/記者季相儒攝)

▲白色恐怖遺址遍布全台北。馬場町。(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陳家祥、季相儒/台北報導

1987年7月,台灣宣布解嚴,但至今30年過去,白色恐怖的真相仍深埋在迷霧中。對比各界對於228事件,自1949年開始、歷時長達38年的白色恐怖事件關注度較低,但其影響台灣的程度不亞於228事件。在大陸節節敗退的國民黨政府,撤守來台初期亟欲鞏固權力,透過戒嚴令、懲治叛亂條例等「法律」,打壓、剷除台灣異議分子;根據統計,戒嚴時期,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2萬9407件,無辜被害者超過14萬人。

在白色恐怖的年代,強大的國家機器濫用權力深深傷害人民權利,軍人、警察、特務三大系統可以任意逮捕平民;一句「我反對國民黨」,就可以被羅織罪名入獄。當年的台北市,是偵訊、審判、執行判決的權力中心,台灣全島的政治犯都要送到台北來受審。軍事法庭審理後,活囚送往特地監所關押,死囚則送到馬場町、安坑刑場等地槍決。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北所遺址。(圖/記者季相儒攝)

▲▼民房改造的偵訊室深入民間,融於民眾生活。(圖/記者季相儒攝)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北所遺址。(圖/記者季相儒攝)

隱身於都市、融於生活的偵訊空間

這些關押政治犯的地方,政府多沿用既有建物,內部裝修成押房、偵訊室,外觀看不出來差異,對外以山莊、招待所、接待室等對外掩飾,藏身於民間,融於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對於不知情的民眾來說,每天與這樣的極權恐怖生活在一起,甚至有犯人就直接被關押在自己平常工作的地方。這些地點會隨著機關更迭而遷移、廢除,也因為時間的推進與都市開發,漸漸消失在民眾的記憶中。

因高中老師曾是共產黨而被羈押的政治受難者周賢農說,自己曾被關押在警備總司令部保安處看守所,一直到幾年後,才知道當年被關押的地點是位於西門町的「東本願寺」、現已改建為獅子林大樓,「當時進來哪有閒情逸致去研究,每天怕得要命擔心要被刑求要被問什麼。」

除了現在的獅子林大樓,喜來登大飯店過去也是負責關押政治犯的軍法處。周賢農說,以前被關押在軍法處時,2、3坪的空間要擠下2、30人,「睡覺的時候腳要縮起來半蹲」;接著判決以後就要送到馬場町處刑,也就是現在的青年公園。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馬場町。(圖/記者季相儒攝)

▲▼白色恐怖時期的刑場遍布新店溪沿岸。(圖/記者季相儒攝)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安坑刑場。(圖/記者季相儒攝)

「就地解決」 政治犯處刑場遍及新店溪

「安息吧死難的同志,別再為祖國擔憂,你流的血照亮這路,我們要繼續前走,你是民族的光榮,你為愛國而犧牲,冬天有淒涼的風,卻是春天的搖籃……。」周賢農說,在獄卒來帶走死刑犯時,其他同伴都會小聲唱安息歌,為即將踏上死途的獄友送行。

由於政府濫用權力抓捕了大量所謂的「政治犯」,遠超過監所、押房等所能負荷,經過軍事法庭審理判決確定後,隨即會被帶往刑場處刑。白色恐怖早期主要以新店溪沿岸作為刑場,馬場町、水源路一帶、川端橋南端等;1952年國防部的新店軍監完工後,隨即在一旁的安坑建置刑場,1954年啟用後隨即成為主要的政治犯槍決刑場。

政治犯遭槍決後,官方會限期讓家屬把遺體領回,並要繳交一筆鉅額「領屍費」,不少家庭因為經濟狀況抑或是因為恐懼,沒能領回親友屍體。這些無人領取的屍體,會送往位於六張犁、由極樂殯儀館所有的目的埋葬。但埋葬過程草率,形同亂葬崗。

▼新店軍監。(圖/記者季相儒攝)

▲▼新店軍監,軍事監獄,法務部矯正署新店戒治所,白色恐怖。(圖/記者季相儒攝)

重建不義遺址 填補逝去的歷史真相

已辭世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陳孟和曾說,「要重建歷史被抹滅的歷史,要先把空間建置起來。有了空間,故事才能填進去詮釋,歷史才能離真相近一點。」許多白色恐怖的歷史現場已經或是逐漸在消失,有些地方甚至還未能真正開放,只有找回過去發生過政治迫害的場所,重建過去、正視歷史的悲劇,真正釐清白色恐怖真相外,也能展望未來。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圖/記者季相儒攝)

▲▼解嚴三十週年系列活動 《臺灣監獄島:白色恐怖時期不義遺址巡迴展》,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圖/記者季相儒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