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武裝到牙齒! 導彈密度如鋒利的鋼刺蝟不怕轟-6

轟-6轟炸機。(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圖為轟-6轟炸機。(圖/翻攝自陸網)

實習記者謝長霖/綜合報導

中國轟-6轟炸機多次繞飛台灣多次,再度引發國人對防衛安全的關注。台灣早期因外交受困、採購軍武不易,加上重工業基礎不夠完善,導致造艦、自製戰鬥機、戰鬥車輛阻礙多,但經過40多年的發展,台灣的軍事武裝到牙齒,導彈密度如鋒利的鋼刺蝟。

據《BBC》報導指出,蔣介石撤退到台灣,蘇聯在50年代供給中國米格-15噴射戰鬥機後,導致台灣不斷面臨中國的威脅。台灣早期倚賴美國提供戰鬥機以及響尾蛇空對空的導彈,以維護台海空中安全。地面則依靠美國提供勝利女神、力士以及鷹式等導彈,以保護台灣領空不受中國侵犯。

由於空對空導彈的門檻高和難以與美國系統整合等因素,初期台灣以地對地和反艦導彈為主要軍事武器的發展,並在民國70的雙十節閲兵中展現仿造以色列加百列反艦導彈的雄蜂導彈、仿造蘇聯泥火箱型反坦克導彈的昆吾導彈以及參考美國長矛戰術導彈的青蜂飛彈。

民眾當時不知道這三款導彈未量產,不過對當時因為國際關係丕變而風雨飄搖的台灣卻有鼓舞民心的作用。雄蜂導彈之後大量生產並配備到台灣海軍艦艇上,成了反艦作戰的主力,之後成軍時改名為雄風導彈,成為台灣第一代自製的雄風反艦導彈。

台灣海軍當時為了裝備這一型導彈,展開武進計劃,將二戰時期建造的驅逐艦如陽字號等結構做大規模改造,讓那些軍艦搭載新型武器繼續保衛海疆,另外也參考其他國家組成一支導彈快艇艦隊。

負責研發導彈的中山科學研究院,隨後還發展性能較佳的雄風二型導彈,並在90年代對反制共軍海上武力大幅擴張而研發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和俄國日炙型超音速反艦導彈並列,為全球唯二的超音速反艦導彈。

圖為中科院研發展示館開。(圖/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

▲▼中科院研發展示館開幕典禮,飛彈系統區,雄風二型飛彈(圖/記者季相儒攝)

▲▼中科院研發展示館開幕典禮,研發展示館,雄風三型(圖/記者季相儒攝)

台灣在80年代開始自行研發新一代防空飛彈,90年代又面臨了中國部署對台灣地對地的導彈,而美國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價格昂貴、數量不足,加上勝利女神、力士以及鷹式各型導彈性能老化,因此,台灣當時決定計劃自製天弓導彈,以取代老舊的導彈。

針對美國對台灣發展武器以導彈為例,台灣的導彈射程不足以攻擊中國本土。很多評論人士認為,美國擔心台灣發展地對地導彈會造成兩岸失衡,加上對美國的中國政策極為不利,因此,台灣在美國施與壓力之下被迫放棄。

關於台灣地對地導彈發展,直到進入21世紀,才傳出台灣在美國支持與默許之下,正在研發巡弋飛彈,射程可到三峽大壩、上海、成都等華南城市,以彌補軍力失衡的情況。有些中國專家表示,台灣發展導彈的能力不足,但也有不少的西方軍事專家表示,台灣發展軍武的成就中,以導彈的能力最不容小覷。

圖為中國空軍首次遠海訓練展示轟-6轟炸機「戰神」。(圖/翻攝自中國空軍網)

中國空軍首次遠海訓練展示轟-6轟炸機「戰神」(2)。(圖/翻攝自中國空軍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