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湖南失散後代團聚了!新聞雲完成爺爺19年前遺願

2017年08月9日 17:38

記者黃巧雯/台北報導

自《ETNEWS新聞雲》和大陸《今日頭條》、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合作「兩岸尋親任務」以來,出現了第一位成功案例!

▼此次尋親任務的相關人物與時間表。(圖/ETNEWS新聞雲製)

高雄-湖南失散後代團聚了!新聞雲完成爺爺19年前遺願。(圖/張小姐提供,表格/ETNEWS新聞雲製)

8月1日,頭條尋人收到一則來自湖南張小姐的求助:「爺爺在1998年離世的時候,嘴上還一直念叨著想要找回遠在台灣的二弟回家。我想尋找海峽對岸爺爺的後代,完成爺爺的遺願。

張小姐描述,爺爺名叫張德勤,而爺爺難忘的二弟叫做張德勖。張德勖去台灣之前住在湖南永州,後來當兵就隨著國民黨部隊去了台灣,「80年代,兩岸開放探親,人在台灣的張德勖,也委託要回鄉探親的台灣老兵帶信給爺爺,裡面還附了很多家人的照片。」他們也回了封信請這位老兵幫忙帶回台灣,但就再也沒有消息。

張小姐向我們提供了張氏近親族譜系草繪圖、爺爺張德勤的照片等多項資訊,當中最寶貴的,便是當年張德勖的信件中留下了一個高雄的地址:台灣省高雄縣大寮鄉宣武新村119號,張德勖也透露自己有個兒子名叫張懷智。

▼張氏近親族譜系草繪圖。(圖/張小姐提供)

高雄-湖南失散後代團聚了!新聞雲完成爺爺19年前遺願。(圖/張小姐提供,表格/ETNEWS新聞雲製)

記者循著張小姐所提供的地址查詢,發現宣武新村是個眷村。自民國38年國民政府來台,大批軍眷進入高雄鳳山,但原先鳳山的眷村不敷使用,蔣宋美齡便在1965年號召發起捐款,由國防部主導將大寮龜子山區的灌溉水池填平重新蓋了數座眷村,宣武新村便是其一。

不過,這些眷村幾十年來歷經多次改建、遷移,張小姐那舊址上的「宣武新村119號」現已拆除不復存在。記者根據該眷村原本隸屬的行政區域「光武里」致電給里長李亮然,本想碰碰運氣,未料真的出現希望。

▼當年的一封信留下了高雄地址,悉心保存了那麼多年,因為這乘載著爺爺的心願。(圖/張小姐提供)

高雄-湖南失散後代團聚了!新聞雲完成爺爺19年前遺願。(圖/張小姐提供,表格/ETNEWS新聞雲製)

「請問,您認識原本住在宣武新村的張懷智嗎?」當李里長聽到我的詢問,立即表示認識,而且,他們還住在附近。

從未謀面又如此遙遠的親人突然捎來消息,即便可能有血緣關係,但顧慮個資問題,里長並未給出張懷智與其家人的聯絡方式,但承諾會幫忙轉達。尋人的張小姐也在此時向我們強調,如張家人有任何為難之處,她完全理解,「只要能轉達牽掛之意就好,不需要強迫。」

經過數日的溝通與等待,熱心的里長在8月8日傳來好消息,張德勖的老婆親口證實,以前有聽先生提過張德勤這個名字。當晚,記者也等到張懷智的主動來電,他不僅願意與湖南張小姐聯絡,也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爸爸是民國53年退伍的,那也是我出生的那一年,爸爸當時已經51歲。」在張懷智的記憶中,因為爸爸年紀很大又過世很早,幾乎不曾聽他提起湖南家鄉,「當年隨部隊撤退來台遇到突襲,爆炸讓爸爸頭部受重創,有時候會犯迷糊。」

他甚至納悶,他以為爸爸名叫張桂斌,怎麼原來叫做張德勖?由於張桂斌已逝,真實名字無從追問,也只能根據過往老兵來台幾乎是隱姓埋名的經驗,去推測他也在亂世下為求自保而改名。可惜的是,宣武新村經歷兩次改建,張家還曾發生火災,好多珍貴的資料都難以再找回,「包括爸爸的照片,和幾十年前一封從湖南捎來的信都找不到了。」

目前,高雄的張懷智和湖南的張小姐已經成功聯繫上,並開始互通email;兩岸尋親任務依然會繼續努力,為更多老兵圓夢,促成更多的兩岸團圓。

▼張德勤爺爺已在1998年過世,他過世前都還在念著台灣的二弟與二弟的孩子。(圖/張小姐提供)

高雄-湖南失散後代團聚了!新聞雲完成爺爺19年前遺願。(圖/張小姐提供,表格/ETNEWS新聞雲製)

●《ETNEWS新聞雲》、大陸《今日頭條》、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三方合作,展開「兩岸尋親計劃」,盼能利用科技的力量與兩岸網友的熱心,幫助老兵促成更多團圓。《今日頭條》擁有成熟的精準地圖推送技術,可實現特定地點的大幅度線索搜集;龍越慈善基金會在每個省市都有志工團隊,能幫忙協助尋親。如果您有想要尋找的親人,歡迎來信:find@ettoday.net 。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