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師/郵資調漲 資安的陰謀論

2017年08月14日 00:05

▲郵資調漲的原因真的只是中華郵政所說的反映成本,抑或背後有你想像不到的「考量」?(圖/記者賴文萱攝)

前幾天在信箱中收到一份來自某心靈出版社寄來畫工精美的DM,剛好壓在一個某國際賣場的宣傳品上,旁邊還有一封創世基金會的感謝信與捐款簡介。自從中華郵政祭出26年來首次調高郵資的政策後,未來見到這些刊物的機率,恐怕會越來越少了。

這次郵資的調幅不低,某些還高達6成。許多網友抗議這會傷到最弱勢的族群,畢竟如今只剩年長或是不諳數位裝置的族群,才會有閒暇寫信郵遞。一堆靠著郵寄發出刊物的慈善機構與文創團體,受創也會頗深。但我認為郵資調高所衍生出的社會議題,比上述列舉的案例都還深。

中華郵政的存在,是讓這世界依稀記得仍處在實體世界中。說實話,上述刊物就算不寄給我,憑著本人對數位素養還算不錯的技能,依然能輕易上網查詢。除了偶爾寄緊急的掛號信與申請書外,郵資的調升對本人的衝擊可謂微乎其微,甚至無關痛癢。搞不好還能讓那些一時忘記退訂的刊物,終止蹂躪我的信箱了。

但話又說回來,誰說虛擬經濟都是正面的?倘若未來每個人的信箱內,再也收不到信件,這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首先,這會是一個虛幻的景色;會是一個異常方便,卻容易造假、操弄、控制,甚至阻斷資訊的世界。只是迄今為止,虛擬世界仍在萌芽中,許多弊病尚未大規模成形,人們還不知有何苦果

隨便想想,就可預測幾個弊端。綜觀市面上實體郵寄的替代品,不出臉書、Gmail、Hotmail、Line、WeChat、Whatsapp等軟體。上述任何一項產品,都有各國軍工複合體的影子在背後

臉書、微軟與Google的成立背後有美中情局(CIA)與五角大廈的資金與技術;Line的創辦人李海珍曾負責開發南韓國家情報機關的資訊檢索系統;WeChat與小米機背後有解放軍的色彩。換言之,不管用戶使用何種的電子通訊管道,就等同放棄了隱私與內容掌控能力。

▲現今你我每天都在使用的那些社群軟體,背後都有各國政府的資金與技術,你真的覺得我想太多?(圖/視覺中國CFP)

更嚴重的,之所以這類通訊軟體需要軍工複合體的「染指」,最原始目的恐非無私的將這些社交與溝通工具捐出,當作無害的軟體做功德,而是有心人士欲萃取其中的戰略型資產,也就是掌控人們的資訊管道,並加以分析、調配
或許讀者不了解,自從911後,美國與其多數盟友通過一系列的反恐法,只要數據內容經過這些國家的網路骨架,就會受到他們的情治單位審查,甚至「運用」,這些操作還包括寶可夢等網路遊戲。

因此人們大可陰謀論的詢問:吾人每天收到的訊息中,到底有多少被加工過?有多少被阻擋過?更恐怖的是,有多少個人隱私,已遭背後的科技與情治單位給滲透、分析,甚至被歸類在某中央資料庫內,供這些單位日後的「運用」。未來,少了實體郵政的管道後,人們會越來越活在電影《1984》般的老大哥世界。這個監控的想像因還在萌芽中,許多弊病不會立即顯現,但隨著大數據與AI技術的發展,人們會發覺,在無成本、高便利的虛擬通訊中,人民犧牲的是無形的自由;而過往的郵遞戶,反成了貢獻隱私的標的物。

因此一個小小的郵資漲價,背後所延伸的卻是資訊安全的議題。不要說中華郵政調高郵資,只是因為要反映成本,這家帶有政策方向的國營事業,絕大多數的營收來自金融產品,約占9成,還控制5兆多的郵政儲金。

與其稱中華郵政為郵遞事業,還不如稱這家公司為「中華郵政金控」。此外,郵政總獲利高達98億,會介意區區一點小郵資成本嗎?因此本人判斷,中華郵政之所以會忽視弱勢團體、年老族群、慈善機構與文創團體的抗議,執意調高郵資,最主要非成本考量,而是政策因素。

或許這是政府轉向通訊全面電子化的一個步驟,處罰仍依戀在實體經濟的族群,而將人們養成日益依賴虛擬經濟的生態圈。同樣的,如果只是為了圖便利,那還情有可原,倘若真是為了調配一個《1984》般的老大哥世界,那就真的恐怖了。

好文推薦

王大師/大開旋轉門 人間從此處處是門神

王大師/愛台灣、擁抱人民幣!戲說「天然獨」神話

王大師/豬頭才拿香跟拜劉曉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 王大師,專欄作家。本文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