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最古老華人寺廟「青雲亭」 一條街上有3種宗教的朝拜場所

▲▼馬來西亞馬六甲處在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興都廟 。(圖/記者戴依婷攝)

▲馬六甲的一條老街上可看到興都廟、清真寺、華人寺廟坐落在一起,展現宗教自由的包容。(圖/記者戴依婷攝,下同)

實習記者戴依婷/馬來西亞報導

馬來西亞馬六甲(Malacca)的老街區有一條非常特別的街道,在不到100公尺的街上有3種不同宗教信仰的朝拜場所,分別是華裔傳統的寺廟、穆斯林的清真寺、印度教的興都廟,體現了馬來西亞在幾百年來經過4個國家的統治,對宗教自由的包容。在這條街上的青雲亭除了是大馬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外,相信更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華人寺廟。

▲▼馬來西亞馬六甲處在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興都廟 。(圖/記者戴依婷攝)

▲青雲亭是東南亞最為古老的華人寺廟。

「青雲亭」(Cheng Hoon Teng Temple)意即「平步青雲」之意,期許落腳於此的華人子弟皆能平步青雲,它的創建年眾說紛紜,有者說始建於15世紀,也有人認為是馬六甲首任「甲必丹」鄭芳揚在1673年創建,雖然至今仍無定論,但毋庸置疑的是,青雲亭是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最為古老的華人寺廟。青雲亭主要供奉觀世音菩薩,因而也俗稱「觀音亭」,廟內供奉著三座祭壇,分別是儒、釋、道各一座。

▲▼馬來西亞馬六甲處在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興都廟 。(圖/記者戴依婷攝)

▲青雲亭每天都吸引大批遊客和香客到來參訪、上香。

當年廟宇的建材和工匠均由中國引進,建築建構富有中國傳統的藝術性,從建築風格、雕工、圖案都反映出中國閩南地區的色彩,是十分難得的中華建築藝術瑰寶。葡萄牙、荷蘭殖民地政府統治馬六甲期間,青雲亭是當時華社的最高執法機構,除了負起祭祀和鄉誼作用外,也是華人社群的法院、仲裁機關,其後英國殖民地政府取消了「甲必丹」制度,改由亭主擔任同類角色,繼續成為馬六甲華社的活動中心。

▲▼馬來西亞馬六甲處在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興都廟 。(圖/記者戴依婷攝)

▲青雲亭採用二進式的傳統中國建築風格。

從青雲亭大門走出後右拐,步行不至3分鐘就能看到「甘榜吉寧清真寺」(Kampung Kling Mosque),它於1748年由印裔回教徒所建,建築風格受到蘇門答臘及爪哇的影響,且融合了中國、馬來、印度的風格,甚為有趣。這座清真寺的屋頂採用蘇門答臘風格的金字塔造型,有別于其他圓頂的清真寺,且清真寺屋簷下的牆邊刻了一個華人結婚時常用的「囍」字,寺內還有潮州剪貼裝飾、歐洲風味的小噴泉等。若要入內參觀,就必須穿上寺內提供的藍袍才可。

▲▼馬來西亞馬六甲處在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興都廟 。(圖/記者戴依婷攝)

▲清真寺可免費入內參觀,但為了尊重伊斯蘭教,須換上寺內提供的藍袍。

往清真寺右方步行約1分鐘後就可看到「印度興都廟」(Sri Poyyatha Vinayagar Moorthi Temple),建立於1781年,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興都廟,供奉印度教的Vinayagar。

▼印度興都廟雖然較小間,卻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興都廟。

▲▼馬來西亞馬六甲處在同一條街上的華人廟宇、清真寺、印度興都廟 。(圖/記者戴依婷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