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談起古文與慈母。(圖/翻攝自馬英九臉書)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教育部課審會所擬高中國文新課綱草案,欲降低文言文比例,引起社會關注與爭議。對此,前總統馬英九29日在臉書上表示,他一向主張,台灣在國際社會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古文與詩詞是中華文化最寶貴的資產。當其他國家都在重視中華文史的今天,台灣反而要減少文言文的比例,難道要開時代的倒車嗎?
教育部課審會擬高中國文新課綱草案,欲將高中國文文言文課數比例,由原本的45%到55%降為每學期以30%為上限,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有兩提案;甲案為「不要有推薦文言文」,乙案為「推薦10篇文言選文,篇目列入高中國語文領域課程綱要之附錄」;草案一出,即引起正反兩派論戰。
馬英九回憶起與媽媽的往事,他說,小時候陪媽媽住在單身宿舍,那時台灣還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在家只能聽收音機的廣播與籃球轉播。媽媽每晚教他讀古文,從春秋的「鄭伯克段於鄢」,到唐文的「桃花源記」、「滕王閣序」、加上唐詩三百首。先講解,再朗讀背誦,最後抄寫一遍;媽媽白天上班,晚上燈下課子,單身宿舍不時傳出讀書聲,這段往事的圖像記憶,令他終生難忘。
馬英九表示,他的爸爸與媽媽,小時候都有先讀過幾年私塾才進小學,國學底子不錯,書法也好。媽媽要他背誦古文,爸爸要他從小練寫毛筆字,他認為這就是中華民族家庭教育的重要傳承,也讓他一生受用不盡。
針對文言文比例擬調降一事,馬英九強調,他一向主張,台灣在國際社會要做「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古文與詩詞,就是中華文化最寶貴的資產,誠如余光中所言,「文言文是幾千年中華文化的載體」。當大陸、港澳、星馬乃至世界各地,都在重視中華文史的今天,台灣反而要減少文言文的比例,難道要開時代的倒車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