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西南部若開邦(Rakhine)近日發生武裝衝突事件,數千名羅興亞人(Rohingya)逃往孟加拉尋求庇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思妤/綜合報導
緬甸西南部若開邦(Rakhine)近日發生武裝衝突事件,數千名羅興亞人(Rohingya)逃往孟加拉尋求庇護,緬甸國家領導人翁山蘇姬亦承認有平民喪生。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已呼籲開放邊界讓羅興亞人向鄰國尋求庇護,但孟加拉的邊防部隊卻強制遣返他們,不願接受更多難民。
聯合國難民署表示,自從24日以來,至少有超過5000名羅興亞人試圖從邊境逃離緬甸,前往孟加拉避難,這些難民有的不被鄰國接受,有的則被遣返回緬甸,目前還有超過1000人滯留在邊境地區。
難民署呼籲緬甸當局應採取一切措施,允許人道救援組織進入協助難民,並保護人道救援工作者的安全,同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透過發言人表示,「聯合國會準備好向緬甸及孟加拉提供所有必要的協助和支援,盡一切可能確保無辜的平民生命安全。」
▲若開邦發生武裝衝突之後,數千名羅興亞人逃離邊界,流離失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儘管聯合國再三呼籲,另一邊的孟加拉邊防軍卻拉起了封鎖線,阻止羅興亞人越界,並將被逮捕的越界羅興亞人遣返回緬甸。孟加拉邊防部隊表示,他們從28日起已經由分隔兩國的納夫河遣返約550名羅興亞人,並估計已有約5千人非法入境成功,至少有6人嘗試越界而死亡。
雖然鄰近若開邦的孟加拉自1990年代起,至少接受超過20萬名羅興亞人尋求庇護,但這些難民幾乎都是住在環境惡劣的難民營或貧民窟,孟國根本無法負荷大量的難民人數。當地的救援組織更發現,大部分逃離緬甸的難民若染病或受傷,會因害怕被捕而不願就醫,導致多人死亡,其生存環境和留在緬甸比起來,幾乎只是「惡劣」與「更惡劣」的差別。
▲緬甸羅興亞人,逃往孟加拉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區。(圖/路透社)
羅興亞人主張他們的祖先是英國在1820年代,殖民緬甸期間為了增加勞動力,從印度與孟加拉等地引入的,主要聚集在若開邦北部。緬甸當地主流民族則認為他們是1950年代從孟加拉偷渡的非法移民,因此雖然羅興亞人已經在當地傳承多代,也依然被當地人視為孟加拉人。
此外羅興亞語屬於印歐語系,和屬於漢藏語系的緬甸語完全不同,加上羅興亞人主要信奉伊斯蘭教,與緬甸主流信奉上座部佛教的情況相異,這都使得雙方的歧異度增加。
自1960年代起,當地政府就有許多排除羅興亞人的舉動,1983年開始將羅興亞人排除在緬甸的人口普查外,不受政府承認為公民,並遭受不平等的對待。由於這種背景導致羅興亞人與若開邦人保持長期的互相敵視。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