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程/教師的職涯,是這樣被毀掉的

2017年09月2日 00:05

▲老師,生涯,職涯,沮喪,煩惱,上班族。(圖/CFP)

▲在看不到未來的教育體系中,有多少老師還能堅持繼續?(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最近,我有幾位優秀的年輕教師朋友,從他們的工作崗位離開。「優秀」不只是指明快、效率、具有充足的專業知識,而且非常認真,是會用大量的時間備課、改善教案,以及投入心力陪伴學生,與學生對話的老師。他們告訴我,離開教育工作的理由是:看不到未來。

當時我並不太能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在和鍾校長討論之中,我愈來愈理解了:他們看不到這個體系未來,看不到自己的未來。因為鍾校長在與體制搏鬥多年後,也一樣心灰意冷。

優不賞劣不罰,體系自然潰爛
每個工作的人都需要回饋,在短期也許是績效獎金、榮譽嘉獎,長期而言則是職涯升遷:能做更高層次的規劃,能受到更多尊重,能影響更大的事,做更重要的決策,能有更高的薪資,能對學校/教育體系有更大的貢獻。

可惜,現在的教育體系之中,教師的「職涯」已經被完全毀壞。

「如果要做一般上課的教師,從年輕到退休,只能停在相同的權限與身分,不斷重複做相似的工作。例如,一個地球科學教師,退休前可能會把同一份教材講授 600 次。」鍾校長說,「在台灣,教師的身分本身沒有升遷,不會因為有經驗、教得好,就成為高一職級的教師。無論教得好或不好,認真或不認真,每年過去,教師的薪水就會上升一點點。你怎麼可能期待一個老師在講100次之後還很熱忱呢?他會覺得人生總是在原地踏步。」

▲工作,職涯,升遷,上班族。(圖/CFP)

職涯升遷是每個人在工作上會想要的回饋,但現行的教育體系卻完全無法給老師這樣的保證。(圖/視覺中國CFP提供)

從前,雖然「教師」這個軸線是沒有職涯發展的可能,許多老師會在「行政」上追求職涯進展-當組長、主任,如果不懈地努力,又有卓越的表現,將可以當到校長。「過去,校長是縣市長拔擢指派,而校長也能挑選他認為有才幹的人進入行政團隊。那個時候,行政職有責有權,是很有榮譽的身分。現在一切都變樣了。」鍾校長感嘆。

「以校長來說,在學校的權威愈來愈薄,例如我推行跨領域發展課程,邀老師開共備會議,但是許多老師就是不參加。他就說請假,我一點辦法都沒有,不能扣薪,也無法在考績上反映。」鍾校長說:「反而我還要怕老師呢!老師要整校長,非常容易。例如在《環境教育法》中規定,如果教師沒參加研習,是由整個學校被罰錢,類似這樣的事,讓校長根本不敢得罪老師。」

過去這十幾年來,教育現場的生態出現重大改變,讓學校中的行政職尊嚴掃地,「理智清晰」的多數老師們根本避之唯恐不及。

不斷強化的惡性循環
首先,學校行政職的工作不斷加重,每次選舉政治人物亂開支票,選後重擔都加在行政人員身上:各種評鑑要做,配合縣市長政策有許多的專案要辦,對內對外的溝通、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在學校當行政人員,加班是正常,寒暑假也要花許多時間到校上班。

學校行政主管的事務與職責非常沉重,更糟的是尊嚴不斷下挫。「現在,校長能不能任職,不再是縣市長決定,很高程度是取決於學校教師群體;校長不能決定老師的考績,更不能決定老師的去留,校長有責任但沒有權力,在學校幾乎被架空成人形立牌。」鍾校長描述:「大部分的老師都不會爭取當主任、組長,而是我們校長要去拜託、去懇求。」

近幾年,較資深的老師愈來愈傾向潔身自好,校長只能求到非常年輕資淺老師來當行政職。而資淺老師本身就處於劣勢。鍾校長為他們打抱不平:「資深老師不配合、不幫忙資淺的行政就算了,有些老師還會把行政當走狗、羞辱他們,給他們洗臉,對他們做的事大加批評,說話極為難聽。」

恰巧也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前後,一位高雄的校長也在臉書貼出了類似的觀察。他以負責排課的「教學組長」為例,每當課表排出來並發給所有老師之後,總會受到大量批評(尤其是資淺年輕的組長)-空堂多,會罵「存心把我綁在學校」;連堂多,會罵「不讓我休息,是要累死我」;排在第一節課、第四節課、第五節課,體育課之後……都可以不爽,都可以罵行政。

因為這樣的情況背景,許多校長要用求的、拜託的,才能找到人加入行政團隊,甚至條件交換手段都出籠:「許多學校的組長都是代理教師,因為他們『最好拗』。有時候我們在招新老師的時候,會開一個條件,他們進學校後要當三年組長。他當一年後,說不要再當,我們也拿他沒辦法,畢竟這種事又不能簽約。」

校長愈說愈感慨:「當校長有理念、有熱忱、身先士卒,還是會有老師支持你。但挺身支持的總是20%左右的少數,所有的難處和責任都由他們扛下,一年一年過去,一直看他們耗損辛苦,我也很不忍心。」

未來,只剩死水與炮灰?
「以前在學校當主任都有一定的資歷,當校長更得是當過總務、教務、學務三處的主任,各種行政事務才有經驗、駕輕就熟。但現在,因為願意當行政、當校長的人愈來愈少,最近在教育界,對校長要求的經歷門檻愈來愈低了,所以我們最近愈來愈常看到,三十多歲的年輕一代也能擔任校長,這是過去不可能發生的。」更年輕的一代能擔任校長,得到發揮的機會,某種程度上也是好事,但這些校長的工作處境,是能讓他們施展長才,還是缺乏支持、龍困淺灘、成為炮灰呢?

「尤其,最近公教年金改革政策,延後教師申請退休年齡,同時壓低所得替代率,這些舉措都可能讓更多已經沒有教學熱忱的『老老師』選擇繼續待在教育體系中等待退休。當他們沒有進步與改變的意願,而校長又沒有資歷、權力、資源可以推動他們進步,他們反而可能成為教育體系進步的阻礙。而少子化,教職不增加,新血進不來,教育體系就愈來愈成為一灘死水。」鍾校長分析。

▲校園,學童,作業,考試,偏鄉小學,少子化,教育,升學。(圖/記者謝婷婷攝)

少子化造成減班,影響教師員額的刪減,新血教師進不來,缺乏教學熱忱的資深教師就只是等退休,教育體系將成一灘死水。(示意圖/記者謝婷婷攝)

要讓「管理」有效發生,有其必然的前提條件:每一個層級與職分都要權責相符:負了什麼樣的責任,就應該有理論上能達成責任的權力與資源;而擁有權力與資源的人,也需具備相應的條件與素質。讓「責任」、「權力」、「素質」這三者之間平衡相稱,才是良好的制度。而今日,台灣的教育體制明顯沒有達到這個目標。

我請鍾校長舉個例子。「中國大陸就有為教師設計一個職涯系統,作為教師追尋榮譽與專業地位的指向。一開始都是『初級教師』,要通過筆試、發表論文、帶班經驗、公開課評核……這些歷程,才能成為『中級教師』、『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在此之後,教師才有資格成為學科負責人、行政主管,甚至一步步升任地方政府中的教育部門官員。」鍾校長說:「這樣的體系有可能會偏向威權,但現在台灣教育體系的問題在於一盤散沙,無法驅動。怎麼樣援引這類體制中的優點,改善台灣目前的體系,可能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好文推蔫

謝宇程/大肆踐踏台灣,為流量毫無下限?

謝宇程/異類、人類,真能分得清?

謝宇程/性愛機器人產業:人才發揮好機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謝宇程,專欄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 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