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鏡週刊
投資型保單曾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讓不少保戶慘痛認知「原來我買的保險跟我想得不一樣」;即便近幾年主管機關立法加強規範,糾紛仍層出不窮,根據金評中心2012年截至2016年統計,每年申訴投資型保單的案例約150~250件,數量僅次於壽險和健康險。
「業務員當初跟我說,每月繳5,000元作為儲蓄,享有壽險保障,可以隨時提領,可是我後來才知道買的是投資型保單,而不是儲蓄險。」一名自認受騙的保戶,在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簡稱金評中心)申訴。
姑且不論招攬過程有無瑕疵或爭議,保戶的申訴點出投資型保單的幾個特色。首先,「分期繳、低預算」即可同時進行「投資」,並享有「保障」;其次,投資型保單特有的投資分離帳戶,只要帳戶裡存有保單帳戶價值,就可隨時提領。
「有壽險保額的投資型保單是結合定期壽險與投資功能,所以壽險保費很便宜,這對於需要高保障的客戶來說,不失為選擇之一。」統一保經業務經理陳芳琪表示,投資型壽險所繳保費包含「目標保費」和「超額保費」,以30歲女性、月繳5,000元為例,其中目標保費(投資型保單應繳的最低金額)只要規劃3,000元,即有500萬~600萬元的壽險保障,同時另外2,000元的超額保費還能做投資。
此外,壽險保額可彈性拉高或調降,由於保費採自然費率,會隨年齡增加而提高,若當保戶年紀變大、保費變貴,而家庭責任減輕,可調降壽險保額,拉高投資比例。陳芳琪強調,「商品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人,客戶適不適合、對投資有沒有一定的了解?業務員有沒有告知保單內容?」
更多鏡週刊報導
【搞懂投資型保單】糾紛7成出在這! 自己的保單自己救
【搞懂投資型保單】投資絕無穩賺 買保單看完搞懂才簽名
【搞懂投資型保單】業務慫恿解舊買新 小心他圖的是新佣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