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病「敢請病假」嗎?憂鬱症患者的「職場說與不說」

▲好好休息,說起來簡單,但很多人卻不敢請假。(圖/小鬱亂入)

記者蔡紹堅/採訪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年初的報告指出,全球有4%以上的人罹患憂鬱症,大量勞動人口的生產力因此下降,甚至完全喪失工作能力,必須暫時遠離職場休養。麻煩的來了,身體生病的時候,許多人都會請病假來休養,但換成「心理」生病了,外表看不出來,說出來又難以啟齒,除了辭職以外,患者敢不敢坦白的請病假呢?

▼劉宗憲醫師幫助過相當多病患。(圖/記者關卓琦攝,下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憂鬱症專題,松德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宗憲醫師。(圖/記者關卓琦攝)

「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精神科主任劉宗憲醫師有數十年看診經驗,他告訴記者,的確有些病患會不願讓公司主管知道自己的病症,要求在診斷書上不要寫出病名,「社會上還是有人對憂鬱症有負面的看法,所以病患多少會擔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也可以理解,不會明白寫出病情,只寫建議休息幾天,讓病患能安心請到病假,好好休養。」

不過,憂鬱症對病患造成的影響經常是長期的,初期大部分人可能不會告訴公司主管,但請假請多了,主管難免也會有疑惑。對此,劉宗憲表示,不少人一開始確實是不會坦承病況,但後來知道自己的狀況不好,大多還是會和主管溝通,反而對工作和病情都有助益,「工作壓力可能會造成病情加重,跟主管講明病情的話,能請主管減少工作量,之後要請假休養的話,也比較方便,能避免雙方的猜忌。」

▼吳章安受憂鬱症困擾10年,現在康復後擔任志工。

▲憂鬱症專題,愛心會康復病友,志工隊長吳章安,妻子章秀桂。(圖/記者關卓琦攝)

曾受憂鬱症困擾10年,現在於「生活愛心調適會」擔任志工的病友吳章安是在工作壓力下患病,他表示,自己的人生本來一直很順利,是因為工作上負責的產品突然失敗,開始失眠,進而發病,當時的情況嚴重到難以工作,就算公司沒給任何壓力,也令他感到痛苦,「公司讓我當顧問,不用每天上班,也完全不給壓力,但我反而覺得自己『沒做事還領錢』有罪惡感,有了新的壓力,渾渾噩噩撐了2年後還是退休了。」

吳章安康復以後擔任志工,接觸相當多的病友,他指出,憂鬱症和工作的關係是互相的,工作壓力導致憂鬱症發病,憂鬱症又影響了工作表現,「以我的狀況來說,重病的那段時間,有時情況很差,有時情況不錯,但起起伏伏的,其實很難負責太重要的項目。

▼現在的吳章安相當開朗,能用開玩笑的方式述說當時的困境。

▲憂鬱症專題,愛心會康復病友,志工隊長吳章安,妻子章秀桂。(圖/記者關卓琦攝)

但吳章安也補充,並不是每個人的病情都這麼嚴重,如果只是輕微的話,借助藥物及少量的休息,其實還是能正常工作,「我是比較支持和主管溝通清楚,讓對方知道你的情況,雙方才不會因為認知落差產生不愉快,之後有甚麼需求也比較好開口,不用一直硬撐,對病情也會有幫助。」

▼重鬱症嚴重影響生活跟工作。

而在溝通方面,劉宗憲醫師也分享了幾個例子提供參考,他說,自己有遇過擔心說服不了主管的病患,為此,他特別將診斷書寫得更詳細,協助主管了解病患的情況,「也有主管會主動打電話到醫院過來詢問的,大部分人在我們解釋過以後,就都能夠理解,會給員工更多空間休養。

另外,許多人最困擾的,如果情況真的很糟,到底該不該「辭職」,劉宗憲認為,生病的時候,做出的決定常常不會是好的,但往往最了解自己狀況的,也只能是病患本身,因此他只能建議,不要在情況最差的時候做決定,「我們不會幫病患決定,但是我們會告訴他,『不要在情況不好時做決定』,也就是說,等到情緒較為穩定,再來認真處理,未來才不會後悔。」

▼劉宗憲醫師建議病患,不要在情況最差的時候做決定。

▲憂鬱症專題,松德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宗憲醫師。(圖/記者關卓琦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