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進黃河終於「洗得清」! 年減7.6億噸泥沙

▲▼黃河水變清。(圖/翻攝自微博)

▲黃河水變清。(圖/翻攝自微博)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第二長河黃河因河水黃濁而廣為人知,因此有「跳進黃河也洗不清」說法。這條曾是世界上輸沙量最多、含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泥沙含量銳減,水體開始持續變清。據陸媒指出,在非汛期,黃河80%以上的河段全部變清。受到生態建設工程、氣候變化、水利工程等影響,黃河每年減少入河泥沙約7.6億多噸。

歷史記載,黃河過去共有43次變清的現象,最長的一次出現在1727年,持續20多天。大陸治黃專家分析認為,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工程效果顯著,植被覆蓋度增加。除此之外,氣候變化、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發展亦是導致黃河泥沙銳減的原因。黃河流域潼關以上地區大型水庫26座、中型水庫170座,但大多分布水土流失輕微地區,近期水庫年攔沙已有1.734億噸。

同時,黃河中游地區城鎮化加速,由於黃河沙屬天然水洗沙,出現了「採沙熱」,被業界認為是最好的建築沙,因此黃河兩岸就有近百個沙場採挖沙。

黃河水利會在《黃河流域綜合規劃》指出,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沙約4億噸,到2030年適宜治理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後,年減入黃泥沙6億至6.5億噸。到時候,入黃河的泥沙可減少至9.5億至10億噸,遠期可減少至8億噸。

不過,專家也指出,儘管黃河泥沙銳減,但水土保持措施作用有限,萬一發生超量級降雨,水土流失就會加大,大洪水爆發的機率也會增加。最近入黃泥沙銳減只能反映一個特定時期內,降雨和水利水保措施起了作用,並不代表以後也入泥量的變化趨勢。

▼山西黃河壺口瀑布。(圖/CFP)

▲▼黃河。(圖/CFP)

目前黃土高原已建攔沙壩5.84萬座,控制水土流失總面積的16%,成為攔減黃河泥沙的重要防線。骨幹壩的淤積年限一般在10至20年,中小型攔沙壩一般在5至10年。由於很多攔沙壩已經建了多年,部分庫容已滿,失去攔沙功能;假如一旦發生超設計標準的暴雨洪水,可能導致攔沙壩系出現「冰糖葫蘆式」垮塌,被攔的泥沙有可能再度入河。

近10多年來,黃河下游大多時間處於「小水小沙」,導致部分河段河勢變化較大,防洪因而增添隱患。有專家指,過去高含沙洪水「沖左岸就淤右岸」,形成較穩定的河道;但清水則兩邊沖刷,引發河道變化,當大洪水來時,極可能順清水流向行洪,黃河下游面對著重大考驗。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