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研究「醫療無人區」 華裔教授張遠成諾貝爾獎遺珠

2017年10月2日 18:45

▲諾貝爾醫學獎得獎大熱門摩爾、張遠。(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官網)

▲諾貝爾醫學獎最大遺珠張遠(右)丈夫摩爾(左)。(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官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諾貝爾醫學獎於今日(2日)17:30揭曉得獎者,這次得獎熱門是研究卡波濟氏肉瘤病毒而備受注目的華裔教授張遠(Yuan Chang)與丈夫摩爾(Patrick Moore)成本屆最大遺珠。中科院研究員藍柯表示,這個研究對公共衛生上有很大貢獻,學界對於這個疾病了解很少,這對夫妻卻敢涉足「無人區」。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暨病理學家張遠(Yuan Chang),出生於台灣台北市,與丈夫摩爾共同任教於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於1994年一同發現卡波濟氏肉瘤病毒,在學界奠定地位,成為少數投身於研究卡波濟氏肉瘤病毒的學者。

▲帳遠在匹茲堡大學的教授簡介。(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官網)

▲帳遠在匹茲堡大學的教授簡介。(圖/翻攝自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官網)

卡波濟氏肉瘤好發於愛滋病病患,原本被認為是愛滋病病毒所引起,經摩爾夫婦研究後發現,這顆肉瘤中鑑定到新的核酸序列,是一種新的皰疹病毒DNA序列,證明了跟愛滋病毒不一樣。藍柯認為,對一種疾病來講,搞清楚它的病因很重要;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來說,掌握病毒的序列結構、傳播規律等也很重要,否則無法預防和治療,而摩爾夫婦開了這個病毒的研究之門,對這個病毒有最基本的認識。

卡波濟氏肉瘤會藉著病人免疫力低下擴散快速,加速了病人死亡的時間。有了摩爾夫婦的研究發現,對於有針對性地發展腫瘤的防控是大有幫助的。藍柯更佩服地說,摩爾夫婦除了1994年卡波濟氏肉瘤病毒的發現,在2008年還鑑定了另外一種導致皮膚腫瘤的默克爾肉瘤病毒;在科學史上,目前總共發現7個導致人類腫瘤的病毒,他們就佔了2個。

藍柯提到,摩爾夫婦總是嘗試在科學的源頭上做研究,也總是切中問題的中心,讓問題簡單化,在參加研討會時會積極地提問題,甚至有時候毫不留情面,另外也鼓勵年輕人嘗試,以拓展這方面的研究版圖。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發現了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的霍爾(Jeffrey C. Hall)、羅斯貝許(Michael Rosbash)和楊恩(Michael W. Young)獲得。將20多年歲月投身於研究卡波濟氏肉瘤病毒的張遠教授,儼然成為本年度諾貝爾獎最大遺珠。

▲諾貝爾醫學獎得獎者。(圖/翻攝自Nobelprize官網)

▲諾貝爾醫學獎得獎者。(圖/翻攝自Nobelprize官網)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