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性爬富士山膝蓋、關節狂抽痛,竟是「帶狀皰疹」發病前徵兆。(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一名女子赴日爬富士山,不料下山後左側膝蓋、髖關節不時刺痛、抽痛,上下樓更是舉步維艱,她原以為是爬山過度使用關節導致不適,接連看了復健科、骨科,但疼痛不減反增,直到左小腿、腳背出現點點紅疹,就醫後才發現是「帶狀皰疹」作怪。
該名女子一開始爬富士山時隱約覺得體力大不如前,隨著越爬越高,膝蓋、髖關節偶爾有痛感,並未出現其他不適,並不以為意,沒想到返國後,左側膝蓋、髖關節的疼痛明顯惡化,之後左小腿肚開始出現紅疹、水泡,一路延伸到左腳腳背、腳趾,還不時的抽痛,到皮膚科求診才得知帶狀皰疹,經口服抗病毒藥物、外用舒緩藥膏,症狀才明顯改善。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庭驊表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會沿著單側的單一感覺神經皮節分佈,最常出現的位置是在軀幹、臉部、四肢近端等部位,皮膚科門診偶爾也會看到出現四肢遠端。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病患感染水痘或打過水痘疫苗後,水痘病毒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當免疫力降低時,病毒會沿著單側的感覺神經活化,進而造成皮膚和神經的症狀;根據女子皮疹的分布,病毒應是潛伏在腰椎第五神經節,因為攀爬富士山耗費體力、休息不足,才導致帶狀皰疹發作。
▲帶狀皰疹會在人體免疫力將低時發作。(圖/北醫提供)
楊庭驊說明,帶狀皰疹初期可能僅有單側局部的麻癢或疼痛症狀,不會出現典型皮疹,病患很容易因為發病部位疼痛誤以為是其他疾病。帶狀皰疹出現不適癥兆後,通常一週後會進入發作期,除了疼痛持續,也會開始長出紅疹、典型的群聚水泡,水泡在一般人大約於一週到兩週後結痂,持續兩至三週後結痂脫落。
楊庭驊提醒,病毒會侵犯神經引起神經發炎疼痛,嚴重者甚至會難以入睡,且有些病患在皮膚病灶痊癒後,仍會面臨皰疹後的神經痛,尤其是60歲以上長者以及合併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的患者,疼痛程度較為明顯。
雖然帶狀皰疹雖與免疫力相對低點有關,但人的免疫力本來就會起起伏伏,大多數的患者並沒有免疫力不足的問題,不必過度恐慌。但楊庭驊強調,在發病期間病患仍應多休息、飲食及作息正常,不要過度勞累。
但若皮疹出現的部位超過原本的單側的帶狀範圍,例如皮疹原本僅在左側,卻演變為連右側都有,或者原本在臉上,後來卻連身上都長了水泡,一定要盡速回診,以免惡化為瀰漫性帶狀皰疹,病毒會透過血液蔓延至全身,恐演變為致命危機。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NEWS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