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框框處為遼寧省。(圖/翻攝自Google Map)
本報訊
大陸研究人員9日說,他們發現了距今大約1.2億年前早期白堊紀的一種原始鳥類化石,對該化石的研究顯示這種鳥具有完全癒合的小翼掌骨和大掌骨以及癒合的腰帶三塊骨骼(恥骨、坐骨和髂骨),這一發現把與飛行相關的鳥類骨癒合時間推前超過4000萬年。
這項工作由大陸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敏、李志恒與周忠和三人合作完成,論文當天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第一作者王敏通過電子郵件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發現的原始鳥類叫大平方翼鳥,於2016年發現於遼寧省建昌縣喇嘛洞鄉附近早白堊世的地層中。
王敏說,大平方翼鳥屬於反鳥類,反鳥類是白堊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的相反。反鳥類是中生代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鳥類類群,但在白堊紀末期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全部滅絕。大平方翼鳥的後肢形態顯示其很可能是一類樹棲鳥類,其主要的特徵包括前頜骨具有5枚牙齒,肱骨發育上腹髁突,小翼掌骨和大掌骨完全癒合,腰帶的三塊骨骼癒合。
據王敏介紹,鳥類在其漫長的演化歷史中,骨骼系統發生了巨大變化,而很多變化都是為了適應飛行,這其中就包括很多骨骼相互癒合形成複合骨,比如三塊掌骨和腕骨癒合形成腕掌骨,癒合的腕掌骨能夠更好地附著飛羽;腰帶的三塊骨骼癒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穩定的主要用於支撐體重的結構。
他說,腕掌骨和腰帶的三塊骨骼很少在其他脊椎動物中癒合。而且,長期以來由於缺乏過渡類型的化石,發育生物學也很少關注鳥類骨骼的癒合過程,所以這些骨骼的癒合在鳥類演化中是何時、如何出現的,學術界一直沒有弄清楚。
他說:「本次新發現的原始鳥類同時具有癒合的腕掌骨和腰帶,這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同時具有癒合腕掌骨和腰帶的原始鳥類,為我們討論骨骼癒合提供了重要化石依據,同時也是古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相結合的一個契機。」(新聞來源:新華社港台部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