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推進+泵噴射! 詳解美軍最強「哥倫比亞級」潛艇

▲▼哥倫比亞級潛艇(Columbia-class submarine)想像圖。(圖/翻攝自美國海軍官網)

▲哥倫比亞級潛艇的CG圖。(圖/翻攝自美國海軍官網)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五角大廈在8、9月份分別部分釋出了美軍未來的「核三位一體」計畫,包括遠程空射巡航導彈(LRSO)、下一代陸基洲際導彈項目(GSBD)與「哥倫比亞級」(Columbia-class)核潛艇。今天就帶你一同來看看,其中這個光開發就打算花掉51億美元(約新台幣1533億)預算的哥倫比亞級究竟特別在哪裡。

據《澎派新聞》報導,美軍之所以要開發新一型的哥倫比亞級,是因為現役的「俄亥俄級」儘管進行了很多延壽和升級的作業,還是很快就要面臨退役。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俄亥俄級」潛艇將從2027年開始,以每年1艘的速度進行退役,也就是說到了2040年,該級潛艇將徹底除役。為了保證海基核力量,美國啟動了下一代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研製計劃。

報導指出,在哥倫比亞級被正式命名前,它被稱為「俄亥俄級替代型潛艇」(Ohio Replacement Submarine),至於項目的正式名稱則為SSBN(X);2008年時,美軍建立了SSBN(X)項目辦公室,之後在2010年9月,SSBN(X)項目達到里程碑A並進入技術發展階段;跟據當時的計劃,美國海軍將在未來的30年時間裡建造12艘SSBN(X)替代14艘俄亥俄級。首艦「哥倫比亞號」將於2021年開始建造,2028年建造完成,2031年開始服役。

▼俄亥俄級核子潛艇馬里蘭號(Maryland,SSBN 738)。(圖/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美國俄亥俄級核子潛艇馬里蘭號(Maryland,SSBN 738)。(圖/取自美國海軍官網)

公開資料顯示,哥倫比亞級潛艇長171公尺,寬約13公尺,滿載排水量達20810噸,配備了16個導彈發射管,能夠容納「三叉戟」II-D5系列導彈;此外,2.21公尺寬的大直徑發射筒也為容納下一代潛射彈道導彈留有足夠的空間。

至於最重要的隱身性能,報導表示,哥倫比亞級可是大勝俄亥俄級,它採用了多種降噪措施包括電力推進、泵噴射推進器、聲學覆蓋層、帶前緣填角的二元流線型圍殼等等;其中電力推進技術特別引人注目,該技術取消了傳統的機械變速箱,讓蒸汽輪機直接與發電機相連;這讓蒸汽輪機的機械能可以直接轉化成電能帶動螺旋槳,大大減少了潛艇的機械輻射噪聲。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則是泵噴射(幫浦)推進器。報導強調,推進器噪聲是潛艇輻射噪聲最大的來源之一,許多國家投入了大量資源研製相關的降噪技術,其中泵噴射推進器是目前降噪性能最好的一種;該型推進器的由環形導管、定子和轉子等設備組成;研究結果表明,低航速下,它的低頻線譜噪聲比傳統的「七葉大側傾螺旋槳」小15分貝以上,寬帶譜聲級總噪聲下降10分貝以上,至於高航速的情況下,它的優勢更是明顯。

另據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報導,由於目前仍處於設計階段,哥倫比亞級的建造費用還無法確定,不過有分析稱,首艇的造價包括研發經費需要104億美元(約新台幣3126億),後續批量建造的每艘潛艇的造價為54億美元,12艘哥倫比亞級潛艇的全部建造費用為770億美元,每艘平均為64億美元(約新台幣3126億)。這顯得過於昂貴,因為目前一艘俄亥俄級核潛艇的造價只要為20億美元。

儘管哥倫比亞級就是一個國防預算的大黑洞,但是美軍顯然別無選擇,考慮到它是美國未來核威懾和實戰的基礎,再加上中國海軍的「虎視眈眈」,美國只能持續更進。美軍究竟要如何保住海上霸權地位,以及這計畫究竟會怎麼發展,這都值得持續關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