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只能餵母乳!「母嬰同室」壓垮新手媽媽 婦產科:神經病

哺乳,嬰兒,餵奶,母乳,奶瓶,嬰兒哺乳(圖/記者姜國輝攝)

▲政府大力推行餵母乳,取代餵配方奶。(圖/記者姜國輝攝,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了讓媽媽多餵母乳,產後「母嬰同室」的政策推行16年,要求媽媽「除非特殊情況,不然只能餵母乳」,讓許多新手媽媽哭慘「壓力好大」,台大名醫蘇怡寧領軍的禾馨婦產科,也在粉絲團大罵「不給產婦休息,神經病嘛!要貫徹政策,先把月子中心斷水斷電」,補助一個產婦20元,是能有幫助到哪裡去?

親子同室是「母嬰親善醫院」的一項評鑑指標,主要目標是希望媽媽可以親自餵母乳,衛福部還推出〈成功哺餵母乳的十大步驟〉,包含幫助產婦在生產半小時內開始哺育母乳、必須和嬰兒分開時,如何維持泌乳、除非有特殊需要,不要給嬰兒母奶之外的食物,讓許多新手媽媽痛批「生完小孩,還要被當哺乳機器嗎?」

▲哺乳,嬰兒,餵奶,母乳,奶瓶,嬰兒哺乳,嬰兒哺乳(圖/記者姜國輝攝)

但支持母嬰同室的觀點認為,寶寶難照顧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難道生完之後不用帶回家嗎?」母嬰同室只是在有專業指導之下,讓媽媽提早面對照顧寶寶的責任而已,「而且媽媽只負責餵母奶,其他都交給爸爸,不是一個很好的分工?」而且產後快速吸吮乳房,會更能產乳,同時穩定寶寶的情緒、讓母子找到和平相處的模式,對於回家照顧是個很好的前導教學。

不過由前台大產科名醫蘇怡寧領軍的禾馨婦產科,卻認為這是一項「變態的政策」,24小時不給產婦休息,根本是神經病;如果真的要貫徹完全母嬰同室,應該先把月子中心斷水斷電、月嫂不准工作、月子餐全面改成奶水,反正就是要哺乳嘛;搞出政策再來補助一個產婦20元,一個月生500個才1萬,請工讀生都不夠。「不加入母嬰親善、不強迫,但有泌乳建議跟醫師」,這樣才是正確的幫助。

▲桃園球場哺乳室。(圖/歐建智攝)

▲為了推行母乳,公共場所都設立哺乳室。(圖為桃園球場哺乳室/歐建智攝)

許多媽媽在底下力挺,表示「母嬰同室是要媽媽產後立刻憂鬱嗎?」還有網友嘆氣,「生完在醫院母嬰同室的那三天,我都好想把寶寶揑死,是我人生中最討厭他的時候…然後護士又一直逼餵母乳,就沒奶,寶寶也吸不到…結果出院時寶寶體重掉到百分比之外…護士還問我之後回去怎麼辦,我就說喝配方呀。不然會逼死媽媽吧。」

不過母嬰同室的確是想讓母子有好連結,也有媽媽表示,「母嬰同室直接學躺餵,不用去嬰兒室坐餵,傷口也不會痛」,還有網友說,「那是給媽媽一個機會,去感受小孩剛出生的喜悅跟彼此間需要的自然力吧?反而讓我多了機會去感受小孩在身邊的奇妙感。」不過網友們認為,其實母嬰同室的立意很好,但「應該讓媽媽自由選擇想要什麼!」

▲醫院,嬰兒室,孕婦,新生兒,產房,早產兒,探病(圖/記者姜國輝攝)

▲但許多人都認為,嬰兒放在嬰兒室,才能讓媽媽好好休息。(圖/記者姜國輝攝)

台灣女人連線今年4月針對1858名20~40歲育齡婦女,調查對於親子同室時間的看法,高達71%認為產婦自行決定、3.1%主張根本不需要親子同室,17.92%認為白天同室、晚上不同室,只有7.44%的人認為要24小時同室;機構表示,哺育母乳有好處,但有不少人生產完後,不適合或無法哺餵母乳,這種政策氛圍產生的壓力、強推母嬰同室的疲憊,心理跟生理都無法休息。

衛福部則表示,母嬰同室不是強迫,是「鼓勵」,也是為了媽媽跟小孩的健康,醫院認證評鑑中的母嬰同室比率也不是硬性規定,近期會召開專家會議研議調整,也會針對母乳手冊等相關衛教素材的用語進行調整;另外,也有人建議,如果未來讓產婦能自由選擇,勢必也會增加嬰兒室護理師的工作量,希望能考量嬰兒室護理人員的人手、待遇,「善待護理師,才能有快樂的媽媽跟寶寶」。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NEWS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唸」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好準!寶寶睡姿透露他的性格

繼續追夢 ZAYIN展翼主唱爸氣復出

孕婦抱小孩的兩種危害不得不關注

超靈驗!醫院守護神在哪裡?

牆壁被孩子亂塗鴉 一招清除蠟筆痕

嚴凱泰坦言童年並不快樂

"坐月子"不能哭小心傷眼又傷身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