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倫理也進入研究生申請學位考的規定當中。(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盧映慈/台北報導
研究生一定對「學術倫理」不陌生,但如今倫理也要變考試,台大因為論文造假案引起軒然大波、設立學術倫理辦公室後,科技部也針對首次申請科技部計畫的主持人或研究員,在年底開始,必須完成6小時的學術倫理課,80所大學的碩博士新生,也必須通過「學術倫理測驗」,困難的題目還有人考了3次才過。
教育部在103年開始補助學術倫理線上課程,合作的大專校院從105年的38所,暴增到今年的79所,許多學校怕台大學術倫理案的風波燒到自己,對於研究生的學倫開始緊盯,第一學年結束前必須修完線上學倫課、完成測驗,才有申請學位考的資格;學倫測驗共有26種題本,必須拿到85分才算及格,第一次就考過的人只有一半,剩下那一半都得考第二次、還有人考到第三次,「沒有考古題、真的很難」。
▲學術倫理課程。(圖/翻攝台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下同)
除了研究所新生之外,今年12月1日開始,首次申請科技部計畫的主持人、研究員(包含共同主持人、協同研究員、博士後研究員、研究助理等),都必須在函送計畫的3年期限內,完成6小時的學倫課;不過這樣的課程還是「教育意義比處罰意義大」,除了線上課程,還有演講、工作坊的形式,由機關自行認定。
學倫課包含著作權法、個資法等寫論文時會運用到的法律常識,是非常知識性的課程,有考過學倫測驗的某大學研究生說,課程內容多、測驗又太詳細,看完也不會寫,「很多都是瑣碎的題目,看過也不會記起來,寫題目的時候就用兩台電腦,一台作答,一台開課程來看,反正考過就好」,大力批評這種測驗跟學習根本都是「做做樣子」。
「會違反學倫的就會違反,跟懂不懂法律沒太大關係」,另名研究生說,爆出來的事件都是刻意造假,那些人不可能不懂學術倫理的範疇,課程做得再精美還是擋不住利益的誘惑;如果可以多放點精力在實質的東西上,不是總在表面工夫,像是改善研究環境、修改法規禁令,「用防堵的,只是讓大家繼續找漏洞鑽,疏通才有活路,造假不是不會、不懂規則,是因為有利益才有人去做」。
不過台灣的學術倫理課由政府推動,多少也代表政府對於學術倫理的重視與態度,教育部表示,學校可以不當作必修課,只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老師們有這樣的資源;另外,線上課程只是一個其中一個方法,其他的管理、處置當然也是必須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