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醫院老年科黃基彰醫師說,如果長輩出現類似老年症候群,請即時尋求老年醫學專業的協助。(圖/記者林悅攝)
記者林悅/南市報導
老年症候群的問題,包含聽視力問題、譫妄、疼痛問題、壓瘡、跌倒、日常生活功能下降、失禁、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項目,成大醫院老年科黃基彰醫師說,老年症候群的出現,是惡性循環或老年病況連發事件的前兆,警示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心理調適不佳,自我照護能力低落。
黃基彰舉案例指出,85歲男性,過去有冠心症、心衰竭、糖尿病、陳舊性中風、輕度偏癱,憂鬱症、痛風、慢性腎病等疾患,平日和女兒一起住,規則在門診追蹤。某日早上起床後在家跌倒,出現左手、左大腿瘀青、頭部外傷被送往急診診治,處理完傷口、左手骨折及頭部外傷後建議回家自主觀察。
回家後病人進食變少,整天臥床,兩天後病人開始發燒、呼吸急促、尿失禁及在家意識混亂(大呼小叫,無法溝通)再度被送往急診就醫,檢查之後發現病人有泌尿道感染、心衰竭惡化、低血糖、急性腎衰竭、傷口感染、譫妄....。
黃基彰醫師指出,對於老年症候群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失能,甚至死亡。其中跌倒、失能、認知功能不良、憂鬱和營養功能不佳等個別因子,都被證實和老年族群死亡風險有相關。
黃基彰表示,根據成大醫院老年醫學團隊的研究發現,相較於健康的老年族群,經校正其他影響因子後,具有老年症候群的社區老年人,若符合一種症狀其5年的死亡風險相較沒有者增加1.5倍,2種為1.69倍,3種以上則為2.43倍。以上顯示,老年症候群對社區老人的確是不容忽略的議題。
黃基彰表示,健康老年人雖然身體功能仍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退化,但是自然老化不至於影響個人獨立執行日常生活能力。因此,許多被認為是老化的症狀,實際上卻是生病早期表現。而當多重因素的健康問題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累積造成多重器官系統的功能受損,導致個人較不容易應對所遭逢的生理與心理挑戰,這時就會產生「老年症候群」。
黃基彰說,尤其是衰弱的老年族群,更容易觀察到高盛行率的老年症候群,以國內的流行病學資料分析,65歲以上的老年族群有45.9%最少有1項老年病症候群; 85歲和以上的族群更高達64.2%有老年病症候群的困擾。
黃基彰醫師指出,過去老年人的健康照顧以疾病為導向,但老人家常不會主動描述症狀,又因其症狀不典型,若再加上照顧者疏忽等,潛藏之病症常會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因此,黃基彰醫師提醒指出,了解老年症候群可以幫助篩檢有醫療照護需求的老人,藉由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來完成認知、情緒、疾病控制、多重用藥、營養、運動能力等各項分析,再藉均衡營養、復健、運動及整合醫療介入,達到延緩失能、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