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伴住戶合影。(圖/業者提供)
記者詹雅婷/專題報導
「今天有誰要回家吃飯?」這可能是每天回家最常聽到的一句問候語,但對於漂流異地打拚的人來說,卻是非常難能可貴、近乎奢侈。這群「侯鳥族」歷經一整天工作、上課的疲憊,如果能夠回到有人迎接陪伴、充滿歡笑的溫馨小窩,且有人可以跟自己分享生活瑣事、大聊工作八卦,想必能大大抒解心頭上的煩惱與壓力。
而「陪伴」、「交流」正是共居空間業者半伴Apartner Share House(以下簡稱「半伴」)所追求的理念之一。共同創辦人詹哥表示,「我們想創造有溫度的空間,用『家』來形容,所以才取名為半伴。」但他們想要的不只如此,更希望藉由提供「有溫度的家」這個機會,同時幫助台灣的年輕世代增加溝通表達能力、敞開心胸與他人互相交流,讓他們在步入社會後更加順利。
►房租省30%!「青銀共居」90歲奶奶當朋友...傳承生命經驗
►北上打拼只能當「逐夢蝸居族」? 「共居生活」溫暖對家的想像
►家裡就是「迷你聯合國」 跨國界合作創造Borderless House!
▲ 住戶舉辦iShare分享會。(圖/業者提供)
搭「共居」順風車 不只交流...也要推台灣年輕世代一把
放眼全球,其實「共居空間」在許多國家早已盛行多年,不同於青年旅館的客人頻繁來來去去,共居空間租約較長,更能認識彼此、有更多「家」的感覺,而台灣共居環境漸趨盛行,近年來有許多業者相繼投入。藏身在民生東路巷弄內的半伴就是其中之一,鄰近小學校區、小公園,周邊多家咖啡廳環繞,充滿文藝浪漫氣息。
半伴從去年年底才開始規劃,1月動工、4月開始營運,短短不到一年就已擁有民生、東門、後山埤等3個據點。以現況來看,入住率高達92%,年齡層落在19歲至35歲之間,學生與上班族的比例大約1比7。賴彥宇表示,目前來台北已接近3年時間,先前都住在獨立套房,每天回家都是自己一個人、自己結束一天;但在今年6月入住之後,每天都有人陪伴,比較不會有孤苦無依的感覺。
▲ 住戶分享北上租屋經驗。(圖/記者楊蕙綾攝)
談到最初做共居的契機,共同創辦人Jeff表示,普遍台灣房東僅止於提供房子,可能考量過多因素,基本上只要房客準時繳錢、不影響鄰居,對於他們的生活不太干涉、有的甚至不太友善。
另位詹哥進一步提到,「一般租屋簽約幾乎都是一年、付2個月押金,其實對剛北上找工作的年輕人壓力很大,能否穩定通過工作試用期也是關鍵」,曾有碰過案例是因為房子屋況太差,導致每天都待在公司加班加到很晚、甚至不想回家。他表示,共居空間基本上租約最短只有一個月,「主要希望給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一個『家』的感覺」,讓他們可以被這溫暖的氛圍所感動、放鬆,能夠全力打拚所要追求的事業與目標,無後顧之憂。
▲ 入住派對。(圖/業者提供)
除了想幫年輕人在社會上站穩腳步,溝通能力也是2位創辦人正在擔憂的部分。詹哥表示,「年輕人整體來說,跟人溝通互動的能力有降低,因為大部分都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聊天,大家都很會寫文字,但說話溝通的部份就...」。他希望能夠藉由「共居」的機會,讓年輕人能夠敞開心胸跟其他人對話,不要長時間沉溺於3C產品,提升互相交流的能力,「怎麼樣先打開自己心房接納陌生人,這一點也是未來年輕人出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Jeff也提到,「共居生活對年輕人來說,不僅溝通力增加,在職場上也會幫助很多。」
台北租屋像懲罰單身…共居室友就是許願池 吃喝玩樂揪團就對了
曾到法國留學的LÉO表示,「那個時候也是住在共居空間,有次大家揪團去酒吧,結果最後居然來了30幾人,每個人帶酒、準備食物,也會跳舞、吹薩克斯風,覺得很有趣,且每個人的職業都不一樣,可以互相交流、交換彼此的資訊與意見,所以回來台灣也想找類似的環境」。
詹哥表示,原本他們幾位住戶都互相不認識,剛開始比較生疏,但相處之後,常常在Line群組看到「現在外面下雨有沒有帶傘」、「要不要順道載你回家」等對話,還一起約煮火鍋,家人互相照顧的感覺慢慢出現。住戶賴彥宇提到,他前陣子得到腸胃炎,剛好善於廚藝的LÉO在家,就煮蒜頭雞幫他補身體,「讓在外地工作的我,除了家人之外,身邊還有一群像家人一樣的朋友,有心事也可以跟他們分享。」
▲ 賴彥宇直言,北上租屋就像懲罰單身。(圖/業者提供)
賴彥宇直說,從以前高中開始就習慣群體生活,北上台北工作後,一開始與朋友合租,但後來因為對方工作關係,導致無法長期一起住,只好選擇住在獨立套房,但也深深覺得「其實人不是自然而然變宅,可能是因為住在獨立套房的時候,無形中回到家就是自己一人,變得很少跟別人聊天講話。」他表示,住在半伴的生活,就像是住在許願池一樣,在群組PO文揪團吃美食,大家還一起冒著大雨從民生社區衝去汐止吃飯。
為了促進伴兒間的交流,半伴也辦很多活動,不但有瑜伽課、把健身器材搬回家,甚至還有職涯講座。Jeff表示,希望能當他們的靠山、推他們一把,「協助他們在職場上定位,不用走冤枉路。連自己聽完都覺得深有所感。」詹哥也強調,「先去定位自己『未來』想做什麼,才知道現在要做些什麼。」
▲ 職涯講座。(圖/業者提供)
窩心伴兒與家長肯定 半伴創辦人的最大原動力
為了讓半伴能一直維持高標準的品質要求,負責軟體的詹哥與負責硬體的Jeff每晚都要開會,討論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詹哥表示,「而且我們有不成文的傳統,在每個據點開始的時候,創辦人要先住進去體驗,看看有什麼地方需要改善。」
除此之外,入住夥伴的特性也是把關一大重點,所有想要承租的客人都必須先經過「面試」這關。詹哥提到,「除了一開始從臉書接洽之外,看房子其實也是他面試未來住戶的一個關鍵過程,看看他能不能符合伴兒的屬性、適不適合住在共居的空間、能不能跟大家分享等等。」
2位創辦人直言,自身都有其他正職工作,同時做共居真的很辛苦,「但有了『窩心伴兒』的溫馨舉動以及『家長』的肯定,壓力很快就被釋放,覺得再怎麼累都值得」。舉例來說,目前已離開半伴的夥伴,會寫「落落長」的溫馨簡訊給詹哥,且看到大家常常在群組「練肖威」,就算白天上班很累、很忙,看到他們的對話後,都會笑出來、很抒壓。另一方面,許多家長瞭解半伴的環境、夥伴後,相繼消除對共生公寓的隱私、安全問題等刻板印象,不但給予肯定,還親自北上幫小孩簽約。
▲ 半伴生活公約置於客廳,互相提醒、督促。(圖/記者楊蕙綾攝)
「青銀共居」更需整合資源 未來毛孩單親也納入規劃
詹哥表示,在「半伴民生」開始營運之後,朋友就來詢問是否有興趣至東門擴點,目前3個據點都是朋友提供或承租,但對於未來規劃,「今年擴點暫緩,先把目前3個據點顧好,內部SOP、配套措施都要做好、站穩腳步,明年衝刺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Jeff也說,「或許我們做共居的方式與別人不同,所以才能獲得認同。」
對於前陣子頻登媒體版面的「青銀共居」話題,詹哥表示,「兩代、甚至三代的年齡差距、生活模式以及作息時間需要好好磨合與規劃,未來傾向於『同層不同房』或『鄰近區域』方向構思,並結合醫療照護與社工體系,讓單身銀髮及年輕人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且協和共居。這是我們的功課,也是我們極力想做的部分」。他表示,未來會朝「毛小孩」、「銀髮」、「單親」等共居空間構思規劃。
另外政府在政策方向,Jeff也有話要說,「其實政府目前還有很多單位有閒置空間,且租約不夠長(通常3年重新招標),但目前就是各管各的、尚未整合,可能政府要考量的點很多,所以寧願選擇閒置空房也不做再利用。以業者的角度出發,要能拉回裝修營運成本才能符合效益,希望政府未來能夠修法改善,這樣業者才會有興趣去跟政府談進一步的合作。」
▼ 「半伴後山埤」空間照。(圖/業者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