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凱翊 影/謝婷婷
「當一個台灣音樂家,一輩子都在演奏別人的音樂時,總會覺得遺憾,難道我們沒有自己的音樂可以演奏嗎?」知名音樂家李哲藝,因為這樣子的信念,創辦了灣聲樂團,這個30多人的弦樂團從2017年成立至今,只演奏兩種音樂,台灣音樂家的作品和使用台灣元素創作的作品。
一般台灣的古典交響樂團,只演奏貝多芬、莫札特之流的西方古典音樂,台灣音樂多半只會在安可時出現「鼓舞」一下聽眾。根據李哲藝的統計,一整年下來千萬首音樂演奏,台灣音樂約莫只佔了百分之五,「所以我希望成立一個樂團打破這樣的傳統慣例,百分百只演奏我們自己的音樂。」
▲灣聲樂團只演奏「台灣音樂家創作的作品或是使用台灣元素創作的作品」。(圖/記者謝婷婷攝)
不論是台灣的作曲家改編台灣民謠或世界音樂,或者是外國音樂家將台灣音樂融入在作品當中,這些都可以是灣聲樂團的演出作品。9月甫落幕的《灣聲看世界》音樂會,演出曲目就包含鄧麗君唱紅的《甜蜜蜜》、周華健經典的沖繩民謠《花心》,就連電影《海角七號》的配曲《野玫瑰》,也是表演曲目之一,「甜蜜蜜其時是印尼民謠啊!而野玫瑰其實是舒伯特的曲子,日本人翻成日文,台灣也把它翻成國語和台語,那這些都算是台灣音樂家的作品!」很多人質疑李哲藝,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規則把自己綁死在台灣裡面?但其實仔細觀察灣聲的演繹作品就知道,越在地的音樂才能讓台灣音樂越走向國際。透過這場演奏會,李哲藝希望能讓外界了解,即使「站在台灣自己的文化上面,仍舊可以看到全世界不一樣的文化觀點。」
▲灣聲樂團不將台灣民謠當成只是音樂會的安可曲,每次排練都細心雕琢每個音節。(圖/記者謝婷婷攝)
從首場音樂會《寫給台灣的情歌》結束後就大力支持灣聲樂團的台北旅店董事長戴彰紀,就是因為認同李哲藝的理念才一頭栽進去,成為了灣聲樂團的顧問,「我花了很多時間去聽國外的音樂會,貝多芬莫札特之類的都聽,雖然覺得不錯,但始終覺得他們的音樂沒辦法觸動到我心靈裡面。」回想當初因為朋友送了門票,才意外聽到灣聲演奏的那晚,戴彰紀笑著說,當時他很驚訝所有音樂都是他耳熟能詳的,「重點是,我聽得懂!我才發現,原來能夠聽懂古典音樂是件這麼美妙的事情。」
戴彰紀不僅在音樂會的隔天就迫不及待和李哲藝見面,更是從此就加入了灣聲之友的行列,「他想把台灣古典音樂帶向國際,這點非常觸動我,這麼多台灣優質的音樂家,願意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花許多時間團練,一個音一個音一個音節一個音節這樣去調整,看見這些年輕人為台灣的古典音樂如此認真付出,我這個做長輩的更加想要支持並且疼惜他們。」
他也運用自己的經營才能,幫這份理念「再加碼」。戴彰紀認為,「台灣音樂不能廉價!」對他而言,灣聲是在古典音樂的基底上,再加上台灣文化的理念,「值得擁有比古典音樂更高的價值。」他也幫灣聲找來了許多人脈資源,就是想讓更多有力的企業家朋友,跟他一起支持這些台灣音樂家的理念,透過他的大力奔走,現在就連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都是灣聲樂團的背後支柱之一。
說起《ETtoday新聞雲》和灣聲樂團的緣分,是因為社長蔡慶輝在因緣際會下去參加了灣聲的音樂活動,他在灣聲樂團的樂聲中也同樣獲得了滿滿的感動,於是決定利用深度報導的方式,紀錄下李哲藝和灣聲在這片土地的故事,成為灣聲的後援會之一!
▲台北旅店集團董事長戴彰紀(左一)從第一場音樂會後,就成為了灣聲樂團的顧問。(圖/灣聲樂團授權提供)
在台灣,愛聽古典音樂的台灣人大約只佔了百分之5,戴彰紀的銷售策略,除了吸引來常聽古典音樂的民眾外,也讓另外百分之95從未接觸過古典音樂的許多民眾,有了走進音樂廳聆聽灣聲演奏的念頭。在《灣聲看世界》這場演奏會中,許多白髮蒼蒼的年長者,倚著子女開心地走進了表演廳,因為在灣聲的樂聲裡,他們無須擔心自己聽不懂西方古典音樂,只需要盡情地享受在,自己在這片土地上經常聽到的音樂之中。甚至在演出結束時,還有人大喊了一聲「水啦!」,讓當時即使身處後台的我們,聽到那句充滿親切鄉土感的讚賞,也瞬間感動到熱淚盈眶。
在一場又一場的成功出演中,灣聲樂團逐漸站穩了他們的腳步,也讓所有台灣人都看見,台灣音樂並不是無法登上大雅之堂的旋律,他不僅能登上國際舞台,而且還是比任何音樂,都更能感動台灣人內心的存在。李哲藝老師堅持了20幾年的計劃,在今年有了初步成果,更讓人相信《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的那句話,「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世界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即將在11月11日登場的系列音樂會《台灣電影雙聲代》,更加讓人期待這次灣聲與資深影評人藍祖蔚合作,又會推出什麼撩動台灣人心弦的音樂!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