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化稻穀是證據! 大陸首次發現「會種田」的穴居人

中國南山遺址。(圖/翻攝中國考古網)

▲南山遺址示意圖。(圖/翻攝中國考古網,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國社會科學院、福建博物院與明溪縣博物館組成的考古團隊,近期於福建三明市南山遺址首度發現「會種田」的穴居人類,顛覆以往學界認為穴居人「只會採集、狩獵或者從事初級農業生產活動」此一觀點。早在2012年考古團隊便已開始挖掘南山遺址,目前除了發現大量炭化稻穀,先後還發現8座墓葬、大型蓄水池2座、灰坑十餘個、近百個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餘件。

考古團隊宣稱,位於南山遺址4號洞(遺址年代距今5300至43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層上方,發現上萬顆炭化稻穀,顯示南山遺址的早期先民已經掌握「種田」這種相對發達的農業生產方式。關於炭化稻穀是否通過其他方式取得並非來自「種田」?考古團隊通過遺址附近的田間雜草否定這個可能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員趙志軍表示,「炭化稻穀旁發現大量的狗尾草和飄拂草,這些都是典型的農田雜草,顯示稻穀並非收集或交換取得而是南山先民自己栽種的,只有自己種的才會在收穫時期連同農田雜草一併帶回。」研究還顯示,南山先民患有齲齒、牙結石、牙釉質脫落等口腔疾病,上述病症都是典型農業社會人口才會有的特徵,更能佐證南山先民確實掌握一定的農耕技術。

由於傳統觀點認為,古人採取穴居主要是為儲存食物和狩獵,邁入農業社會人口將會大量增長,勢必離開山洞移居更加開闊的地區,因此南山遺址的新發現也產生新的質疑,即是南山先民既然開始務農為何還要採取穴居?趙志軍針對上述質疑解釋,「新的發現提供史前人類研究新的視角,不僅中國首見更是全球罕見。雖然國外偶爾也會發現穴居人類的遺跡實際上仍是住在建築裡的人口,只有南山先民才是真正的以洞為家!」

▼考古團隊示意圖。

中國南山遺址。(圖/翻攝中國考古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