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延退到70歲…年輕人哭搶飯碗 高教圈:政府多灑點錢

▲▼高教專題搭配示意照。高教崩壞、高教、大學校園、大學生、高等教育、台大、台大校門(圖/記者季相儒攝)

▲高教的職缺越來越少。(圖/記者季相儒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退休年齡是65歲,但高教圈許多人退休後又去私校兼課,也有人認為「老教授的知識還是可用」,教育部決定放寬退休標準,除了獲得中研院士、國家講座等學術榮譽頭銜之外,產學合作績優也能延到70歲退休;不過現在教職減少,高教工會認為,也必須擴增高教經費及員額來彌補新舊教授的斷層。

根據《公立學校教職員退撫條例》,大專校院的校長任期屆滿後,如果續聘可任職到70歲為止,有教授、副教授職位的人,基於教學需要,校方也可徵其同意續聘到70歲為止;符合中研院士等7種條件之一也可以延退,但必須由校方主動提教評會通過,當事人不能自己申請,換算下來,每年大約幾百人延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親子教育、高中,學生上課,高中數學,教育,互動問答,舉手發問,教室(圖/記者林世文攝)

▲教師缺形成一種世代剝奪感。(圖/記者林世文攝)

教育部近日把原本的7種條件,從「要點」提升位階變成「辦法」,並新增產學合作績優者可以延退,另外,原本規定屆齡前3年內要有重要論文3篇以上、或是創作展演、技術指導3次以上可以延退,放寬到5年內有3篇、3次即可;對於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來說,當然可以留住研究能量、知識都充沛的研究人員,但教職不足、年輕學者進不來,也型成非常大的斷層。

學界表示,高教跟國高中、國小的教育不同,學術導向需要經驗,但很多教授屆齡退休時,研究還沒做到一個成果,卻被迫要退休,傳承的機制也不夠完善;其實延退到70歲是國際趨勢,歐美的大學一般不會強迫教授屆齡退休,都讓這些優秀的學者繼續努力,貢獻到「想退休」才退,也是避免浪費培育這麼多年的人才、造成「年齡歧視」。

大學教師示意圖(圖/達志/示意圖)

▲大學教師的現在呈現青黃不接。(圖/達志示意圖)

不過台灣這波延退潮,其實跟年金改革有關,教授月退金用教書資歷最後15年的平均來計算,等於大砍,讓許多人成為「被迫延退」,心不甘、情不願,年輕博士也認為這是「阻礙年輕人發展的機會」,造成世代交惡;私校則是卡在兩個世代中間,博士生想到公立大學、名聲好聽還有退休待遇,老教授因為延退,少了退休後去私大任教的體力跟動力,私校反而開始缺工。

但高教工會認為,優秀的教授延退,如果真的能給學生、研究界帶來新能量,那也很正常,問題也不是出在他們身上,反而是近幾年為了少子化砍經費,兼任教師變多,專任教師位置變少,年輕人才沒有缺;現在政府不斷對企業減稅、優惠,對教育的經費就相對減少,學校只能靠產學合作來賺錢、也只有資深教授才有這個本事,增加支出才是解決之道。

《公立學校教職員退撫條例草案》可延退條件

1.中研院士

2.擔任國家講座主持人或國內外大學講座主持人

3.曾獲教育部學術獎或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

4.曾獲科技部傑出研究獎勵2次以上

5.屆齡當月,或每次延長服務屆滿前5年內,有著作出版、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重要論文3篇以上

6.擔任藝文教師,屆齡當月,或每次延長服務屆滿前5年內,創作展演、技術指導3次以上可以延退

7.擔任科目高科技、稀少性,難以取代者

8.產學合作績優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