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陸任教?《BBC》:台灣人才流失問題會日益嚴重

▲▼台大、台灣大學、路人、街頭、寒流、冷氣團。(圖/記者陳明仁攝)

▲中國福建省希望引進千名台灣優良教師赴當地任教。(示意圖/記者張一中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福建省教育廳於10月19日公布《關於進一步深化閩台教育交流與合作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將引進千名台灣優良教師赴當地大學任教。雖然台灣學者赴中國任教已不是新鮮事,但有《BBC》中文網記者對此事進行分析,並且提出「台灣人才流失問題會日益嚴重」。

《BBC》中文網報導,其實這些年紀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族群,並不是不知道對岸大學的待遇如何,也不是沒有和大陸學者聯絡的管道,有一位匿名學者透露,當年留學海外取得學位後,「家人」成了他沒有繼續待在國外的主因,但如果是在幾個小時內就能回台的範圍,他是會列入考慮名單的。還有另一名年輕學者於今年離開台灣的國立大學教職,跨海赴陸任教,他對台灣大學教育界的感觸,可以說是台灣年輕學者的共同感覺,也就是「無法施展抱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報導指出,年輕學者若待在台灣的大學任教,博士學位通常是從「助理教授」做起,月薪大約為7.5萬台幣上下,這種薪資在台灣不算太少,但也不算很多。不過任教後除了準備課程外,還要準備續聘、升等的職務資格考核,以及每個月為了應付學校要求的論文發表數目。

據了解,不少學校採取觀念保守的方式,要教職員以「教」為主,不講究「啟發」,這個觀點和許多海外畢業回來的學者看法差太多,成了新舊世代在教育上的矛盾。另外台灣教育部對各大學有評比,儘管填寫大量的問卷和表格,撥發的研究經費也不大會落到年輕學者所帶領或設計的計畫。資淺學者常拿不到經費,只好參加資深教授的研究計畫,經手實際的研究工作,卻不是主要負責人。或許有些年輕學者不在乎,但也有些人不滿意後就去其他地方任教。

▲▼小組討論,分組討論,研究主題,團隊合作,團隊,小組,同學,留學,留學生,國際學生。(圖/視覺中國)

▲部分曾在國外留學的台灣學者不願回台任教。(示意圖/CFP)

報導稱,一名在英國學商、現今待在中國某所大學教書的年輕學者表示,剛開始政治意識形態是最難適應的,但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因為只要學會什麼時候該「閉嘴」就好了。年輕學者認為,新學校職缺很多,升遷機會也大,研究經費也不只有資深教授拿的到,資源不但不比台灣少,行政工作還比台灣輕鬆很多。

或許有意去中國學校任教的學者也知道,自己每個月的待遇恐怕沒有待在台灣高,且福建的這份計畫也未公布福利條件,但去中國「過個水」後,也許未來還能到其他國家的大學任教。工程和商學的學者更是躍躍欲試,因為中國近年來大推「一帶一路」,欠缺工程和商學方面的人才,儘管中國的機會不是永久或長期的,因為最終好處仍永遠留給自家人,但還是想「闖出個名堂」,建立自己的學術地位。

台灣官員私下提到,關於中國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個能夠吸引教育人才,又能夠進行「統戰」的「一石二鳥」妙計,雖然台灣政府已發現人才外流的問題,也推出了許多吸引人才返台的計畫,但仍缺乏不同部門的配套,效果並不太好。

要留住台灣人才不是件簡單事,因牽涉範圍太廣,不是教育部就能搞定,包括了台灣多年的低薪問題,且政府也無從限制人民就業自由,更沒法律規定學者禁赴中國學校任教。雖然台灣的公私立大學約有100多所,但素質參差不齊,多數學者還是將目標放在最前面幾所學校,甚至選擇去歐美、新加坡、香港和大陸任教,看來台灣人才流失的問題恐會越來越嚴重。

▼中國欲招攬台灣優秀教師。(示意圖/記者張一中攝)

▲▼台灣大學,台大校門。(圖/記者張一中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