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尊重自己就是背叛爸爸!」 他被玩弄卻又渴望父愛

▲情侶吵架,分手,感情,做錯事。(圖/達志/示意圖)

▲長大後的吵架,其實可能是小時候的陰影。(圖/達志示意圖,下同)

作者:黃之盈 諮商心理師
摘自:寶瓶文化《看不見的傷,更痛──療癒原生家庭的傷痛,把自己愛回來》

●精選書摘內容

一直在等待爸爸認同的四十歲兒子──逃避感情型

他無法尊重自己,因為「尊重自己,就等於背叛父親」。

當講師多年的他,學生常傾心於他的風趣幽默、妙語如珠。但當他回到家,卻像個不會講話的木頭人。

「你不是都跟學生談笑風生,為什麼在我面前就變成啞巴?」

「我哪有?」

「要你開口很難嗎?你有什麼毛病?」

砰,他把門用力一關,轉身出去。

每一次,當太太說他有毛病,他就很難受,他也是有自尊心的啊。他到車庫開車,頭也不回。

不准有意見的男孩

他有個權威,不准孩子反抗的父親。每次他只要一提出自己的意見,就被責備。

但最令人煎熬的是,即使他已經認同爸爸的意見,卻仍始終得不到爸爸對他的認可。

記得小時候到百貨公司,父親常會問他:「你要買哪個玩具?」但往往等他選好玩具時,沒想到爸爸竟然笑他:

「選這什麼小孩子玩具,你已經不是小男孩了!」

「你應該要玩的是這個!」

他一愣一愣的看著爸爸幫他挑的玩具,心裡感到有些難受。

後來,當爸爸問他時,他就不做聲了,他心裡猜測著爸爸會要他選什麼。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爸爸卻不耐煩地跟他說:「身為男人,連選個玩具都這麼慢,你是能做什麼大事?」

老實說,他常有被玩弄的感覺,好像無論說什麼都錯。

他受制於爸爸,但又渴望爸爸的愛。

離婚,吵架。(圖/達志/示意圖)

▲爸爸的愛,反而變成他的束縛。

只是,接收這份愛,好難。要爸爸帶他出去玩,爸爸卻幾乎忙得喬不出時間。他往往不知道爸爸哪句話是真的,哪句話是假的,或爸爸比較想聽什麼話。他時時揣度爸爸的心情,而當他反應太慢,又被爸爸取笑無能。

長久以來,他躲在爸爸的喜好底下,他不敢傾聽自己心裡的聲音。

他也無法尊重自己,因為「尊重自己,就等於背叛父親」。他認為做人要孝順,如果做不到孝,至少順吧!而當偶爾看到爸爸滿意的神情時,他也才能認定自己拿到爸爸手中「是個男人」的徽章。

一句「你還是失敗了啊!」最傷人

其實,他知道他想維護的只是爸爸的尊嚴而已。他知道爸爸的人生並不順遂,媽媽在與爸爸結婚後,沒想到,又回頭找她的前夫。深夜裡,爸爸坐在客廳喝到爛醉,還對他說:「告訴你,不聽我話的人,一定會失敗!你也是!」

但是,當他表現好,他仍沒一句好話與肯定,他只會說:「你如果不努力,下次成績一定會掉下來。」

為了不要讓爸爸說中,他拚命考上第一志願。

但他永遠搞不清楚爸爸的話,真正的用意到底是損他,還是幫他。

但爸爸卻這樣對他說:「你看看你當講師那麼多年了,你得到什麼?還不是兼任,你還是失敗了啊!」

這一句「你還是失敗了啊!」抹去了他所有的努力。他想向爸爸證明一切的努力,好像都成為虛幻。

他以為是爸爸不放過他,但其實不放過他的,是他自己。他讓過往的傷痛一次次在他身上發生作用,他真正擔心與害怕的,是自己不被愛、不被認同。

孝順,家人,父子,親人,(圖/達志/示意圖)

▲這種難受就算等到爸爸老了、自己長大了,還是不會消失。

我們在原生家庭受的傷

他躲在父親的喜好底下,他關上自己的感官知覺,也盡可能不去感受,一切以父親為尊。當爸爸鐵口直斷地說他的不對,並高談闊論自己的高見時,他逃避自己的不同意和不耐煩。逃避自己的感受是件小事,因為他想做的是讓爸爸感受到他對爸爸的愛。

男孩承接著父親內心的憤怒

對上述案例裡的父親來說,太太離開其實是一件打擊很深的事。而當一個父親無法處理這樣的失落時,很容易就將焦點轉移到孩子身上。

所以,當他看到孩子無法做出決斷,還在猶豫或考慮時,他對孩子說:

「你怎麼這麼無能。」

「你這樣做,一定會失敗。」

他將自己與孩子的成就和決定綁在一起,他將孩子當成自己的延伸,無法承受孩子做不出決定的「軟弱」的打擊,這些都是來自他內心的憤怒,他覺得自己完美無缺,而完美的人,不會有脆弱,所以他看不見孩子的需求、期待,以及需要被協助。

其實,這世界上沒有人完美。能使我們真正活著的,絕不是只有好看的那些,也包含那些醜陋的、骯髒的、羨慕、忌妒、哀傷、困惑的部分。這些情感是通往內在的重要道路,當父親無法接受自己的脆弱,就容易將這些陰影面丟到兒子身上,想屏除及維護自己美好的那一面。

孤單,孤獨,寂寞,空虛,一個人(圖/達志/示意圖)

一對無法愛彼此的父子

兩個原本想要維繫關係的父子,卻變成最遙遠的陌生人。孩子愛上父親的完美形象,不准他脆弱;父親愛上孩子的乖順聽從,不准他做自己。兩個都逃避自己的人,他們沒有能力愛上真正的對方,也無法接受真正的自己。

所以,身為父母必須要能有所覺察,當說出:「你應該要……不然你就會……」或是「你看誰誰誰,就因為不聽我的話,所以現在……」這些話時,那麼,父母通常處理的並不是眼前孩子的問題,而是他們自己心裡的問題,包括害怕等。這些害怕包括:

一、他小時候遇到事情而不知所措時,沒有大人在旁幫他分析。

二、他害怕孩子比他高明,那麼,他可能會被取代/不被愛/或覺得自己沒有用。

三、當孩子能接納他的建議時,他有種複雜、忌妒的心情,一方面為孩子高興,一方面又想起過往自己的缺憾。

其實大多時候,我們在各種關係中會與對方較勁,跟對方過不去,那都是因為我們想要回一些東西,例如尊嚴、被愛、被重視等等。

以上這種狀況若延伸至夫妻關係,就很容易演變成:先生像個悶葫蘆,什麼都不肯說,就像很多太太都抱怨老公「婚前很會講,婚後像啞巴」,其實不講話的先生,多數是不想袒露自己的脆弱。

對他們而言,把脆弱交出來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他們也害怕一旦表達自己的脆弱,會顯現出無能。

疼惜自己的練習(四)

親愛的孩子,我想對你說,這樣不斷討父親歡心,卻始終得不到父親認同的你,真的格外令人心疼。

請試著拾回你自己的感覺與情感,你可以盡情的哭、盡情的笑,你不需要感到難為情,因為沒有人可以要求你漠視或逃避自己的感受與情感。

請記得你是值得被珍視的,你的憤怒,你的傷心,你的痛苦,這些都值得被理解,這些也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有的,找回這些,接納這些,你才能真正愛自己。

▲▼書封。(圖/寶瓶文化提供)

我們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傷痛,

自己一步一步,孤單長成大人。

但長大的我們,心裡卻依然住著一個渴愛的孩子。

我們向伴侶、朋友、同事索求那份愛。

但一是我們永遠無法滿足,

二是我們很容易遍體鱗傷。

其實,先去愛自己,只有當心裡渴求愛的孩子被療癒、被愛夠,

我們才能活出自己「不索愛」的人生。​

您有滿腹媽媽經、爸爸經想大聲說出來嗎?《ETtoday新聞雲》親子版歡迎您來分享育兒心得,灌溉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來稿請寄「parenting@ettoday.net.tw」,並請註明「個人簡介」。本報保留篩選、修改權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更多孕兒、婆媳、婚姻相關話題(報喜文、集氣文、抱怨文等),歡迎加入「歐膩的育兒媽媽經~姐就是要碎碎唸」臉書社團一起交流討論,也歡迎大家秀出任何寶寶照、懷孕照、個人美照跟臉友分享。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親子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