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數位時代的米其林困境

圖/商業周刊提供

▲同為企業品牌支持的「世界五十最佳餐廳」,只是鬆散陽春的相互投票制,與規模完整、嚴密運作的米其林評鑑體系完全無法較量,但挾著由手機、臉書與Instagram所構成的同溫層連結、發酵網絡,鋒頭和影響力直逼米其林,映照出這上世紀紙媒餐飲評鑑霸主的困境。(圖/商業周刊/攝影葉怡蘭)

文/葉怡蘭

2017年11月6日,可算台灣餐飲史上頗具意義的一天。米其林來台召開記者會隆重宣布,明年第一季《2018米其林餐飲指南/台北版》即將問世。可以預見,從現在起,不管是焦慮還是期待,我們都將一步步遭這股米其林旋風全面席捲。

此時不能忽略,或說更應認真理性正視的是,這從歐洲到全球餐飲界已領百年風騷、且擁有看似難以搖撼地位的紅色聖經,在時代巨輪下,其實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正如任何一種以紙本形式發行的專書期刊的處境,進入21世紀,數位閱讀漸成主流的年代,特別是得隨身攜帶、肩負旅行工具目的的指南書,必然面對讀者流失、銷量下滑的難題。

可惜的是,面對此立即的挑戰,米其林指南可說反應相對保守遲緩。早年頗為人詬病、不夠友善流暢的網頁介面還在其次;如何在虛擬世界思維與法則下,創造同等能見度與影響力,並轉換為實質進帳……對此,顯然米其林並未在第一時間跟上。

而近幾年,可以明確感覺到,米其林的腳步開始大步躍進。以亞洲版而言,光是2016年,便有新加坡、首爾、上海3個版本加入行列,2018年台北版也將問世。

對照2008年,我親身採訪米其林總部時所得的宣稱:每一全新城市版本都須經長時間徹底觀察(比方紐約版的觀察期竟長達20年),確定餐飲環境和穩定度達於水準,同時對指南之全球銷售量具備足夠信心才會推出──此刻之發行頻率真可謂空前匆促。

當收入從單純紙本書之銷售轉為多重來源:網站廣告、異業結盟、App付費下載……以及我想是其中成長最速的,各新興國家觀光單位的大手筆贊助挹注;這意味著,米其林餐飲指南的根本體質正在改變。

而在這改變、以及不得不然的飛快前進同時,是否還能維繫百年來建立起的嚴謹堅持,以及廣受稱道信賴的公正立場與絕高評鑑品質,是其當下正被嚴格檢視的一大考驗。

【更多報導】

 「爸爸告別式,主管卻在靈堂上叫我回公司開會...」連喪假都要管,是最笨的主管

刺龍刺鳳屁孩,一來就指名要看BMW...大學老師逛車行,看到年輕人永難翻身的原因

週年慶不能說的秘密》一個10年百貨櫃姐告白:推銷客人買1千5的爛東西,讓我覺得痛苦

買衣服要先試穿、買房會先賞屋,婚前為什麼不必先試用?3個慘痛案例:婚前性行為太重要

天天3顆地瓜,他的脂肪肝輕度變重度!營養醫學博士點破「脂肪肝」最大迷思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567期。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